衡陽紅色軍休故事百人講(33)|宋興昌:荊江分洪人定勝天
宋軍: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給大家講述我父親宋興昌的紅色故事。我的父親宋興昌1951年光榮入伍,,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迄今為止已有六十余年黨齡,榮獲在黨50周年紀念勛章,。
當問到父親這輩子最難忘的事,,他說就是參加了湖北省荊江分洪工程。“為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這是當年建設荊江分洪工程時,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題詞,,30萬人參建的盛況,,75天驚人的速度,抗擊洪魔的驚心動魄,,仿佛就在昨天,。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300多年間,,荊江大堤潰決過34次,兩岸人民深受其害,。1951年冬,,毛主席親自審閱并批準荊江分洪工程建設計劃。
該工程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水利工程,,當時中國正處于建設的新時期,各種資源和技術(shù)都很匱乏,,只能向蘇聯(lián)借鑒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請專家來實地考察。父親說:“我至今仍然記得,,蘇聯(lián)專家來考察時,,我們國家都是以最高的禮遇招待他們,當時公路不平整,,碰到路坑還得幫他們抬車,,那個時候我就在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成功建設好這項工程,,為咱們國家爭口氣,!”蘇聯(lián)專家實地考察看了之后搖了搖頭,一聲長嘆道:“想要完成這么宏偉的大工程,,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毛主席深知建設這項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下指令要求一年完成,。父親當時是在湖南省暫編13團,,部隊的任務就是在洞庭湖水庫這一帶修建堤壩。父親說,,每當回想起自己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建設的那段日子時,,腦海里總會浮現(xiàn)起一幕幕畫面,大家都咬著牙,,挺著肩膀,,沒日沒夜搞建設。蘇聯(lián)專家說建設這項工程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但是當時我們國家的機械化程度很低,,都是靠大伙兒肩挑背扛。父親和他身邊的每個人都很拼命,,吃飯都顧不上,,都是幾大口饅頭,,一大口水狼吞虎咽下去,不敢放松休息,,生怕耽誤了工程進度,。一開始是每天工作8小時,后來為了加快速度,,父親和他的戰(zhàn)友們都主動提出加班加點,。把一筐筐的泥土挑上去用來修建堤壩,累了就躺在地上瞇著眼睛休息一下,。父親說,,當時的情況是,三十天之前還是一塊平地,,三十天之后一座堤壩拔地而起,,這不是什么神話故事,而是我們中國人民上下團結(jié)一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真實寫照,!父親說,,當時國家從各地召集了共30萬軍民,夜以繼日,,最終以75天的驚人速度建成荊江分洪第一期主體工程,,令外國專家驚嘆!荊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由此得到顯著提高,,緩解了與上游巨大而頻繁的洪水來量不相適應的矛盾,。
在去參加這個工程之前,父親那個時候就有點腿腳疼痛,,但是“輕傷不下火線”,,父親說:“當時我們所有的戰(zhàn)士都在夜以繼日地修工程,我又怎么能夠退縮呢,。雖然在修建工程時我的腿腳還是不可避免地受了傷,,現(xiàn)在年紀大了行動有些困難,但是我一點都不后悔,,我為我參加過荊江分洪工程的成功建設而感到自豪,。”
(講述:宋軍 整理:歐陽勝梅 圖片:鄧健 視頻:周孝芳)
人物簡介:
宋興昌 (1933.10—)
1,、1951年6月在暫編十三團二營五連入伍
2,、1957年7月第445倉庫二保管處保管員
3、1964年6月第445倉庫二保管科工作
4,、1969年10月第445倉庫副主任
5,、1980年1月廣州軍區(qū)郴縣軍械倉庫主任
6、1989年2月退休
(資料提供:衡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