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丨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 他把人生書寫得如此精彩
2002–2022
《感動中國》
陪你走過了20年
感人的故事歷久彌新
感動的力量經(jīng)久不息
請記住這些 平凡卻閃亮的名字
2021年,,一部電影《長津湖》把人們帶回抗美援朝那段崢嶸歲月。
1950年11月,,中美在長津湖地區(qū)展開了一場激戰(zhàn),。
朱彥夫的連隊戰(zhàn)友在爭奪250高地的戰(zhàn)斗中,,或戰(zhàn)亡或凍亡,全部犧牲,。那年17歲的朱彥夫就是其中唯一的幸存者,。當增援部隊發(fā)現(xiàn)他時,,他的腸子流出體外,,左眼球被擊穿,四肢凍成了冰塊,。
經(jīng)過47次手術(shù),,昏迷93天之后,朱彥夫蘇醒了,,但他失去了雙手雙腳,僅剩下視力0.3的右眼,。
傷勢穩(wěn)定后,,倔強的朱彥夫不想躺在功勞簿上度過一生,。為了犧牲的戰(zhàn)友們,他要堅強地活著,,做一個有用的人,。
朱彥夫:休養(yǎng)人的生活不能抒發(fā)自己的心情,我想回家考證一下,,我這副軀干,,還能不能干點哪怕最微小的事情。
抱著殘而不廢的決心,,朱彥夫回到家鄉(xiāng),山東沂源縣張家泉村,。一切從零開始,,他苦練各種生活能力,不知砸碎了多少個飯碗,,摔傷了多少次,在一次次失敗中,,朱彥夫終于站了起來,。
那時的張家泉村,許多村民家里吃不上飽飯,,有些人常年逃荒在外,。一心要做點事情的朱彥夫看到,村民們大都不識字,,他拿出自己的撫恤金,,辦起了掃盲夜校,。
朱彥夫用兩支殘臂夾著粉筆,總是寫了斷,,斷了寫,,后來他發(fā)明了子彈殼裝粉筆的辦法,。
鄉(xiāng)村夜校辦了五年,朱彥夫沒有停過一天的課,。1957年,村民們一致推舉朱彥夫當村黨支部書記,。大家把張家泉村的未來交到了沒手沒腳的朱彥夫身上,。從此,,他拄著雙拐,,拖著8.5公斤的假肢,爬山頭,,到鄉(xiāng)間。山多路險,,朱彥夫自創(chuàng)了四種走法,,立行,、跪行、爬行,、滾行。常常遍體鱗傷的書記,,讓鄉(xiāng)親們心疼不已。
張家泉村村民 趙圣貴:看著他搖搖晃晃走不成路的樣子,,我心里很難受,。老朱啊,對不住啊,,你為俺們村民受了多少累,,操了多少心呀,。
朱彥夫的軍人氣魄,不怕艱難的干勁兒,,激勵著鄉(xiāng)親們。棚溝造地,,把貧瘠的山溝變成沃土,。山坡造田,,通水架電,十幾年工夫,,朱彥夫把一個窮山村,,變成了先進村。鄉(xiāng)親們不僅吃飽了飯,,也種上了漫山果樹。
在朱彥夫的心里,,從沒有忘記曾經(jīng)一起戰(zhàn)斗,,為國犧牲的戰(zhàn)友,更是時常想起,,朝鮮長津湖那一仗,,指導員臨終的囑托,如果活著,,一定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名字寫下來,帶回祖國,。這個囑托一直放在朱彥夫心上。年近60,,朱彥夫決定動筆了,。
他的寫,,是用嘴咬著筆,用殘臂夾著筆進行的,。他一邊刻苦閱讀,,一邊構(gòu)思創(chuàng)作,,遇見不會寫的字經(jīng)常要查字典。
就是靠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將一部飽含著熱血的生命之作,,捧給了世人。作品出版的那天,,朱彥夫在扉頁上寫滿長津湖犧牲的全連戰(zhàn)士的名字,,一個人關(guān)進房間,把一本書點燃,。
朱彥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在死之前把生命故事寫出來,寫進書里,,等于補上沒有完成的任務,。
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每一段人生,他都書寫得如此精彩,。他被譽為“中國的保爾”,。2019年,86歲的朱彥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
《感動中國》頒獎辭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經(jīng)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zhàn)
一直在戰(zhàn)斗,,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朱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