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和人民心貼心丨“總書記這句話打開了我的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7月16日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考察,,來到和龍市東城鎮(zhèn)光東村,,同當地群眾進行座談。近日,,新華社記者回訪了當時向總書記匯報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經歷的村民代表金君,。
【情景回放】
進村前,要經過一大片水稻田,。習近平總書記下車,,沿著泥濘的田埂走進稻田,同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和農技人員交流,???span id="mphxerk80ooy" class="red">書記說,中國有13億人口,,要靠我們自己穩(wěn)住糧食生產,。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祝鄉(xiāng)親們大豐收。
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戶村民家中召開了一場小型座談會,。按照朝鮮族習俗,,總書記脫鞋走上地炕,盤腿而坐同鄉(xiāng)親們拉起家常,。32歲的金君作為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代表坐在總書記身邊,,向總書記匯報從事水稻種植加工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
【金君心聲】
“糧食也要打出品牌”,,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一下子打開了我的思路,。
我2009年從國外留學回來后,在村里辦起了有機大米農場,,也成立了大米加工公司,,嘗試帶領鄉(xiāng)親們走出“家家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耕種方式。但那時,,每天最多加工30噸大米,基本都是在本地銷售,,好大米一直賣不上好價錢,。
總書記的囑托為我們延邊大米、吉林大米產業(yè)發(fā)展指明了方向,,讓我們有了走產業(yè)化,、品牌化的底氣和信心。
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為打響品牌,,我們去了許多地方考察,,請農技專家為水稻種植提供科技支持。老品種得到了改良,,米粒變得更精,、更細、更香,。
品質上來了,,我們擴大了種植規(guī)模、擴建了加工廠房,,同時引進專業(yè)化加工設備和標準化生產線,,還借助線上營銷打開了新銷路。過去只能在本地線下銷售的大米,,如今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
這些年來,光東村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成了全國有機大米種植科普示范基地,、國家環(huán)保認證的有機大米基地。稻米價格從過去的每公斤8元,賣到了現在的每公斤15元,,帶動300多戶村民一起致富,。
當年,總書記鼓勵我好好干,,現在我想向總書記報告,,這些年,我們延邊大米不僅銷往全國各地,,更賣到了韓國,、日本等國家。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延邊大米由“香”到“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