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安徽阜南這個廠:扶貧車間變身致富企業(yè)
手上,,忙著掃邊走線,;腳下,忙著踩蹬踏板,??p紉機前的邢仁影,隨著此起彼伏的“嗒嗒”聲,,埋著頭自顧自地忙碌不停,。
在安徽省阜南縣紅亮箱包廠,邢仁影不僅是老資歷,,還是技術能手——由于手腳靈活,、動作麻利,3月份邢仁影又拿下了全廠的“生產標兵”,,工資算下來足足有7000多元,。
紅亮箱包廠員工邢仁影的工資單。人民網 張俊攝
紅亮箱包廠的負責人,,今年44歲的王恒亮早些年一直在外務工,,2013年回到老家,拿著攢下來的積蓄創(chuàng)辦了紅亮箱包廠,,這一干就是近10年,。
從過去面積狹小的扶貧車間,到如今超6000平方米的箱包工廠,,越來越多的村民在這里打開了“致富門”,。
邢仁影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來箱包廠上班,,主要負責的就是拉鏈工序,。”說話間,邢仁影手上還在忙著走線,。
工作的來之不易,,讓邢仁影格外珍惜。
每天除了早上把家里忙活好,,送完孩子上學,接下來的一整天邢仁影幾乎都在箱包廠,。“計件發(fā)工資,,多勞多得,孩子顧及到了,,工作也有了,,錢也賺了。”在邢仁影眼里,,這個工作不比在外務工差,。
2020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來到紅亮箱包有限公司,,了解阜南縣開展就業(yè)扶貧和防止因災致貧返貧情況,并察看車間生產線,,同職工親切交流,。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幫助企業(yè)渡過難關,,保障受災群眾,、貧困群眾就業(yè)。
“當時大家伙還在忙著災后重建,,好多村民尚未從防汛中喘過氣來,,好在有地方政府的傾力幫助,扶貧車間很快復工,。”王恒亮回憶道,,總書記親臨車間,勉勵我們要克服困難,,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搶回來,。
“總書記的關心,激勵著我?guī)ьI大家用雙手開創(chuàng)災后新生活,。”王恒亮說,,這兩年,腰包鼓了,,日子好了,,村民臉上綻放出了喜悅的笑容。
過去,,紅亮箱包是當地的扶貧車間,,而今,紅亮箱包成了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明星企業(yè),,村民不用背井離鄉(xiāng),,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yè)。王恒亮表示,,“現在廠里有員工130多人,,我要爭取把就業(yè)崗位擴增到300個,讓更多村民能安安心心在這里上班,。”
紅亮箱包廠生產車間里一片忙碌景象,。人民網 張俊攝
“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掙百十元,。”車間里,,這行紅色標語格外醒目,。定睛一看,其中的“百”字明顯有重新加上去的痕跡,。了解后方才得知,,隨著訂單的增加,現在大家的收入也逐年看漲,,不再是過去的一天掙幾十元,,而是百十元,這才把“幾”字替換掉,。
“雖然有疫情影響,,但訂單沒有減少,大家伙的積極性也十分高漲,。”拿起剛剛加工好的旅行包,,王恒亮就地代言并推薦起來,“正在加緊趕制的這款產品,,去年以來,,客戶持續(xù)滾動下單,全部出口歐洲,,截至目前已經生產了30萬只,,產值近800萬元。”
如今,,即便再忙,,王恒亮總會抽空到廠房里轉上兩圈,和大家忙在一起,。“總書記的到來對我們是巨大的鼓舞,,我們也會更加努力,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決不讓已經脫貧的鄉(xiāng)親返貧,。”(汪瑞華 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