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兩代人 四十余載的“綠色守護”
今年3月12日是我國第45個植樹節(jié),。天剛蒙蒙亮,,65歲的王石貴就起床了,麻利地吃過早飯,,穿上工作服,,拿起便攜望遠鏡和鐮刀,走出花木山林場瞭望塔,,一頭扎進密林,。護林員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花木山林場地處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林場距離陸良縣城30余公里,海拔2300多米,,總面積7400畝,。王石貴每天的任務(wù),就是對林場進行火情監(jiān)測,,守護樹木,。這里山陡林密,人跡罕至,。每次出巡,,陪伴他的只有無盡的松濤和嘰喳的鳥叫聲。“巡一趟至少要花4個小時。每天巡兩趟,,一天就過去大半了,。”王石貴笑著說。這樣的日子,,他堅持了24年,。
3月12日,王石貴在林場巡護,。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王石貴的妻子滿美煥也住在瞭望塔,,二人共同守護這片林海。多年前丈夫剛上山住進瞭望塔時,,她就每天往返于山上的林場和山下的村子,,給丈夫送飯或做飯。12年前,,她也被聘為護林員,,與丈夫一起守護青山。森林防火期他們每天都住在山上,,與青山松林長伴,。“瞭望塔就是我們深山里的家。”滿美煥說,。
心系青山,,王石貴夫婦形成了獨特的生物鐘:凌晨兩三點一定會醒。山上本就風大,,夜里更是如此,,緊閉的門窗擋不住呼嘯的風聲。“那么大的風吹著,,萬一哪里著了點火星子,,后果不堪設(shè)想。”王石貴說,,“不起來看看,總覺得心里不踏實,。”
3月11日,,王石貴在夜間觀測火情。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山勢陡峭,,有些地方需要手腳并用才能上去,,再小心也難免有受傷的時候。5年前的冬天,,滿美煥在給丈夫送飯的途中不慎滑倒,,右腿膝蓋重重磕在路面上。即使到現(xiàn)在,天冷時還會隱隱作痛,。“得拄著拐杖才能爬樓梯,。”她說。
常年與青山為伴,,夫婦二人和孩子們聚少離多,。但只要想起花木山林場的創(chuàng)造者“陸良八老”,王石貴夫婦又深感鼓舞,,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20世紀80年代初,陸良荒山遍布,,亂石嶙峋,,當?shù)厝藢⒅Q為“光頭山”。為改變現(xiàn)狀,,8名正值壯年的漢子帶頭上山扎營,,植樹造林。多年來,,他們建成了7400畝林場,,累計承包植樹造林13.6萬畝,曾經(jīng)的“光頭山”現(xiàn)已是一片郁郁蔥蔥,。松林綠了荒山,,歲月也白了發(fā)鬢,這8名老人被當?shù)厝罕娪H切地稱為“陸良八老”,,2014年還被中宣部,、全國老齡辦評為“最美老有所為人物”。
當年上山造林的“陸良八老”,,如今尚有兩名老人在世,。其中,當初種樹的王長啟已經(jīng)85歲,,在身體允許的時候,,他會讓家人陪著到花木山看看這片林子。“把樹種好,,把樹種活,,我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王長啟說,。
這幾天,,陸良縣龍海鄉(xiāng)已經(jīng)在花木山開展了新一年的植樹活動。龍海鄉(xiāng)林業(yè)站站長徐見林介紹,,龍海鄉(xiāng)今年計劃完成義務(wù)植樹3萬株,,“讓山更綠,,生態(tài)更好。”
3月12日,,龍海鄉(xiāng)組織人員在花木山開展新一年的植樹活動,。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我就想守好這里。這是老一輩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一定要保護好,。”王石貴說。樸實的語言早已內(nèi)化為夫婦二人的堅定信念,,日復一日踐行著,。24年來,花木山林場從未出現(xiàn)過任何火情,,這是他們最自豪的事,。“以前那些還沒我膝蓋高的小樹,現(xiàn)在一棵棵都已經(jīng)有兩層樓高嘍,!”滿美煥笑著說,。
在如今的花木山上遠眺,滿目青翠,,華山松迎風挺立,。風過密林,帶起陣陣松濤,。青山不語,,卻見證了王石貴夫婦的堅持和守護,也見證了“陸良八老”精神的傳承,。(記者:黃韜銘)
視頻記者:張旻曦 江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