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丨這封賀信,,關聯(lián)中美百年民間情緣
天天學習6月28日,,習近平主席向“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致賀信。賀信中,,習主席提到30多年前自己邀請加德納夫人訪問鼓嶺,,幫助她完成了丈夫夢回故土心愿的故事。
富有獨特自然風韻的鼓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自古以來以避暑勝地聞名于世,。19世紀中期,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開始吸引大批外國人來這里從事貿(mào)易等工作,。
1901年,一個名叫密爾頓·加德納的美國男嬰跟隨父母漂洋過海來到福州,,并在鼓嶺度過了十年快樂悠然的童年時光,。
舉家遷回美國后,加德納始終對鼓嶺念念不忘,,卻未能在有生之年再次回到童年故園,。彌留之際,他仍在念叨著“Kuliang”“Kuliang”,。為實現(xiàn)丈夫的遺愿,,加德納夫人多次遠赴中國尋找“Kuliang”,卻總是失望而歸,。偶然間,,她在丈夫的遺物中發(fā)現(xiàn)11枚印有“福州·鼓嶺”字樣郵戳的郵票,“Kuliang”之謎終于真相大白,。
塵封已久的“鼓嶺故事”一經(jīng)報道,,加德納夫婦的這段“鼓嶺情緣”也感動了很多人。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便是其中之一,。
1992年,,在看完這篇題為《啊,鼓嶺,!》的報道后,,習近平迅速邀請加德納夫人來到鼓嶺。那次鼓嶺之行,加德納夫人不僅踏遍丈夫曾奔跑玩耍,、植滿柳杉的山道,,還見到了9位年屆九旬的丈夫的兒時玩伴。終于替夫圓夢的加德納夫人難掩激動,,感懷萬千,,發(fā)愿要把這份跨國情誼永遠傳承下去。
20年后,,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訪美期間講述了這個“鼓嶺故事”,感動了中美兩國人民,,也讓鼓嶺開始吸引更多目光,。
像加德納夫婦與鼓嶺這樣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兩國人民中間還有很多,。
2016年清明節(jié),,在這個中國人慎終追遠的日子,美國女子穆言靈趕到福建,,來祭奠她的公公穆藹仁,。習主席在賀信中提到的穆藹仁與福建有三段難以忘懷的緣分——
1940年,讀大學的穆藹仁獨自從美國來到福州,,在一所中學任教一年,;1945年,他以美國空軍飛虎隊中尉的身份,,冒著紛飛的戰(zhàn)火來到中國支援抗戰(zhàn),,結束后回美國繼續(xù)學業(yè);兩年后,,獲得碩士學位的穆藹仁帶著妻子和長子第三次來到福建,,在福建協(xié)和大學教書,并且在這里有了第二個兒子穆彼得,。其間,,每臨盛夏,穆藹仁全家都會到鼓嶺納涼消暑,。
穆藹仁在美國去世后,,穆言靈就和丈夫穆彼得將老人的部分骨灰從美國帶到他的第二故鄉(xiāng)福州,,撒入滔滔閩江水,,實現(xiàn)了老人“魂歸故里”的遺愿。而老人的兩個孫女,,也用“愛中”和“愛華”的名字,,延續(xù)著家族和中國的難舍情緣。
1988年,穆言靈,、穆彼得夫婦帶著愛中,、愛華姐妹倆來到中國,扎根30余年,,拿到了中國“綠卡”,。兩個女兒更因金發(fā)碧眼的外表和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而走上熒屏,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童星”,。
穆言靈一直致力于尋找鼓嶺的珍貴史料,,構建更多促進中美文化交流的契機。在尋訪過程中,,她聽到很多鼓嶺“故舊”的故事,。美國醫(yī)生福益華的后人告訴她,福益華的臨終遺言是“我熱愛中國人民”,。穆言靈將故事認真地記錄下來,,并把這份深沉厚重的愛帶回了鼓嶺。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無論是拍攝了眾多鼓嶺照片、已經(jīng)103歲高齡的林恩先生,,還是加德納夫婦,、穆藹仁家族,這些“鼓嶺之友”心系跨越了百年的“鼓嶺情緣”,,成為促進中美人民友好往來的“民間使者”,。
正如6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lián)席主席比爾·蓋茨時所言,中美關系的基礎在民間,,我們始終寄希望于美國人民,,希望兩國人民友好下去。而“鼓嶺之友”的故事則實證了中美兩國人民完全可以跨越制度,、文化,、語言的差異,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就像鼓嶺上的千年柳杉一樣,,茁壯成長,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