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再赴四川,,為何專程看了這兩個地方?
7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調研,,先后專程看了兩個地方:在廣元市,總書記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在德陽市,,他調研了三星堆博物館。
從“三百里程十萬樹”的古道古柏群落,,到“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古城古國遺址,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可以清晰看到他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發(fā)展的深度關切,,而這兩者攸關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和根脈傳承。
00:42
△視頻丨習近平在四川考察調研
△ 四川考察點示意圖
01
走進翠云廊:古蜀道上的“國之瑰寶”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考察調研的第一站,,是翠云廊古蜀道,。
貫穿在川陜之間的古蜀道,曾經是千百年間進出兩地的交通要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唐代詩人李白這首膾炙人口的《蜀道難》,描繪了蜀道行路之艱難,,也佐證了蜀道歷史之悠久,。
△古蜀道示意圖,。(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古蜀道。(總臺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一條古蜀道,,半部華夏史,。”當天承擔講解工作的廣元蜀道文化研究會蔡東洲教授告訴《時政新聞眼》,蜀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秦并巴蜀時,,古蜀道中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正式開通了。李白詩中所寫的,,也正是古蜀道金牛道這一段,。
翠云廊,就在金牛道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的核心組成部分,。它綿延300余里,有著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長,、數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群,被譽為“蜀道靈魂”“世界奇觀”,。
△廣元蜀道文化研究會蔡東洲教授,。(總臺央視記者賈林拍攝)
翠云廊,顧名思義,,就是由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翠云廊”一名,出自清朝康熙年間劍州知州喬缽的一首詩:“兩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萬樹,。翠云廊,蒼煙護,,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
△翠云廊內,,古柏郁郁蔥蔥,。(總臺央視記者程鋮拍攝)
目前翠云廊三線現存古柏12000余株,其中劍閣縣境內7803株,。據了解,,自明朝始,劍州州官就開始實行驛道古柏離任交接任制度,,并沿襲至今,。
千年古柏,與千年古道相伴相生,,歷經風雨洗禮,,見證歷史變遷,,一路逶迤連綿,環(huán)云聳翠,,夾道成廊,,升華為歷史與文化交融的鮮活記憶,成為自然與人文共生的珍貴標本,。
△古蜀道與古柏,。(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02
走進三星堆:驚艷世界的古蜀遺址
第二站,三星堆,。2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的三星堆博物館,了解歷史文化遺址發(fā)掘研究,、文物保護修復等情況,。
△三星堆博物館航拍。(總臺央視記者范凱拍攝)
三星堆遺址,,被認為是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之一。它代表了距今4500~2900年間的古蜀文化面貌和發(fā)展水平,,是同時期長江流域文化最豐富,、面積最大的都城遺址。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1986年、2019年,,三星堆先后發(fā)現8個祭祀坑,。兩次發(fā)掘出土珍貴文物近2萬件,包括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神樹,、青銅神壇、青銅人頭像,、青銅縱目面具,、黃金面具、金杖等稀世之珍,。
△當天現場負責講解的三星堆博物館公眾服務部程靜,。(總臺央廣記者馬喆拍攝)
此次總書記考察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總建筑面積約5.44萬平方米,,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遺址類博物館單體建筑,。陳列面積2.2萬平方米,展出文物1500余件(套),,設有“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部分,。7月27日起,,新館試運行,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
△新館常設三大展覽之一:“世紀逐夢”,。(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當天,總書記還走進了三星堆文物保護修復展示中心,。
這里包括了文保工作區(qū)和參觀區(qū)兩大區(qū)域,,融文物修復、文物展示,、參觀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在這里,,游客可以近距離,、沉浸式體驗文物的修復過程、了解文物修復的技術方法,,還可以看到部分新出土文物和三星堆考古最新成果,。
△顯微鏡下,三星堆文物的紋路清晰可見,。(總臺央視記者王萌萌拍攝)
03
注重文化傳承發(fā)展 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
此次在四川考察調研,,從翠云廊古蜀道,到三星堆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主要了解當地推進歷史文化傳承和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情況,。
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四川考察時,,也曾關注這兩個主題,。他走進眉山市三蘇祠,叮囑要敬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到宜賓市三江口,,就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出要求。
△三星堆文保專家正在就修復方案進行討論,。(總臺央視記者劉琦拍攝)
時隔一年,,季夏之月,再訪蜀地,,總書記再次重點關注這兩件大事,,這與近期相繼召開的兩次重要會議密不可分。
一是今年6月2日召開的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
在這次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三星堆博物館館藏:金面罩,。(總臺央視記者程鋮拍攝)
這次赴四川考察,,是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之后第三次出京考察。
本月初,,總書記赴江蘇考察時,,走訪了蘇州古城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強調要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他在考察期間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工作中的三星堆文保人員。(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另一次重要會議,,是上周召開的全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大會,。
在這場時隔5年再次召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領域最高規(guī)格大會上,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翠云廊古蜀道,現場陳列的柏木和松木果實。(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此次赴四川考察,,是總書記在全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大會之后首次出京考察,。實地踏訪翠云廊古蜀道,了解當地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情況,,再次傳遞了鮮明信息,。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總書記的四川之行,,指引我們把重要部署轉化為實際行動,,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
02:23
△ 視頻丨瞰四川
監(jiān)制丨申勇 龔雪輝
主筆丨覃思
記者丨王鵬飛 郁振一 賈林 馬喆 彭漢明 李晉 王萌萌 郭曉龍 程鋮 郭鴻 范凱 劉琦 石丞
視覺丨陳括 張晶 王海涵
編輯丨王尊
責任編輯: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