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總書記看中國|弘揚紅旗渠精神 跑好鄉(xiāng)村振興“接力賽”
酷暑時節(jié),,乘車入太行,,山風微拂,時聞蟬鳴,,巍巍太行愈加幽靜,。車轉過一個彎兒,忽聞人聲鼎沸,,紅旗渠到了,。紅旗渠邊唱紅歌、青年洞前重溫入黨誓詞,,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刻著“山碑”的石壁前駐足,在靜靜流淌的渠水前沉思,,聆聽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回響,。
20世紀60年代,,林州人民歷時10年,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建了紅旗渠,。奔流半個多世紀的“人工天河”,,匯聚成“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流淌在中原兒女的血脈中,。
2022年10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紅旗渠考察。他說,,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這是28日上午,習近平在安陽林州市實地察看紅旗渠分水閘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培根鑄魂 紅旗渠精神全面“開花”
“別看這個小籮筐平平無奇,,它是仿照當年修建紅旗渠時用的‘抬筐’編織而成。當年在修渠一線,,它可立下了汗馬功勞,。”8月3日,林州市紅旗渠精神營地的研學課堂上,,孩子們圍坐在一只小籮筐四周,,老師一邊教編法,一邊講述當年的情景,。
10年修渠,,林州人民把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發(fā)揮到了極致。沒有工具自己制,,當?shù)厝罕娋偷厝〔?,用荊條、藤條編制抬筐,,并且探索出了合適的抬筐尺寸,,讓負責運輸沙土、石灰等材料的民眾抬得動又抬得多,。
“巴掌大的小筐,,我斷斷續(xù)續(xù)花了兩三天才做好,當年修紅旗渠的人們,,編那么大,、那么多抬筐,得花多少力氣,?比起他們,,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上完研學課,,來自河北省邯鄲市育華中學九年級的學生常家輝深有感觸,。
編織籮筐、柳帽,,制作微縮景觀,,體驗“凌空除險”……在紅旗渠精神營地,多種模擬當年修建紅旗渠情景的研學課程備受青少年歡迎,,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體驗到了先輩的艱辛,,增強了對紅旗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文化長廊,、特色課程,、勞動實踐……安陽將傳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貫穿全市中小學紅色教育全過程,紅旗渠精神營地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今年以來,,累計有19.17萬人次的青少年來到營地接受了紅旗渠精神的洗禮。
紅旗渠精神感召的不只有青少年,。“工程怎么干,,干部試好了,再帶群眾一起拼,;每天的口糧,,干部要比群眾少二兩,這是當年修渠的‘硬杠杠’,更是黨和人民始終保持血肉聯(lián)系的生動例子,。”8月3日,,在紅旗渠紀念館內,來自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的學員們感慨萬千,。
紅旗渠青年洞前,,參觀的游客排起長隊。紅旗渠風景區(qū)供圖
“我們要將紅旗渠精神轉化成今后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力量源泉,,以更加嚴謹務實的作風,、勇于擔當?shù)木瘛⑶髮崉?chuàng)新的干勁,,干好鐵路事業(yè),!”該公司黨支部書記顧維鈞說。
紅色旅游煥發(fā)新活力,。今年4月份以來,,紅旗渠景區(qū)已累計接待游客超120萬人次,較2019年同比增長230%,,實現(xiàn)歷史性突破,。
守好文明“根與魂” 文旅融合譜新篇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這是28日下午,,習近平在安陽市殷墟遺址考察。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提供借鑒,。”走進殷墟遺址大門,,展板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讓前來參觀的游客印象深刻,。
2022年10月2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岸的殷墟遺址考察,???span id="mphxerk80ooy" class="red">書記強調,“要通過文物發(fā)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既要展示好,,更要保護好,。在殷墟技防監(jiān)控中心,,2650個高清攝像頭將29.47平方公里的殷墟遺址保護區(qū)盡收眼底。“高空瞭望攝像機具備超強景深和紅外夜視功能,,可對嫌疑車輛,、人員實現(xiàn)自動追蹤。”殷墟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鄧興華介紹,。
殷墟管委會還將轄區(qū)內66個村莊劃分為180個四級網格,,網格員統(tǒng)一配備“守護殷墟”專用手機,與智慧殷墟巡更系統(tǒng)聯(lián)通,,將保護文物安全關口前移,。可隨時出動的監(jiān)控無人機,、投入1.2億元建成的國內一流遺址智慧安防工程,,公安、協(xié)管,、網格員等共同參與的群防群治體系……殷墟不斷織牢織密文物安全防護網,。
氣勢恢宏的宮殿群、規(guī)模龐大的王陵區(qū),、高度發(fā)達的青銅器,、系統(tǒng)成熟的甲骨文、分工明確的手工業(yè)體系……古老的“商王寶藏”,,穿越3000多年時光,,依然令人驚嘆。
浙江游客張先生已是第4次來殷墟,。“小時候在課本上知道了殷墟,,第一次來就迷上了。這次特意帶孩子來,,希望能在他心中早早埋下一顆熱愛中華文明的種子,。”
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基因和文脈,殷墟綻放華彩,。今年以來,,殷墟景區(qū)客流量呈爆發(fā)式增長。截至7月底,,參觀人次達60多萬人,,同比2019年增長153%。“不少游客說,,通過實地參觀,,自己觸摸到了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充滿了民族自豪感。”安陽殷墟景區(qū)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飛說,。
與殷墟宮殿遺址一河之隔,,占地面積262.5畝,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拔地而起,,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布展。
“新館計劃10月底開館,,將更全面地展示殷墟,,幫助游客更深刻地理解殷商文化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貢獻。”殷墟博物館副館長郭衛(wèi)兵介紹,。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殷墟博物館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
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一堂別開生面的“甲骨學堂”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學寫甲骨文十二生肖文字,、DIY商朝元素包包,,游客在游戲中感受漢字的美。2022年11月16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建成開放,,成為展示中華文化的新窗口。今年“五一”期間,,參觀游客日均達2萬人,。
安陽市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fā)展,讓殷墟,、甲骨文,、漢文字活起來、用起來,、火起來,。
殷墟景區(qū)聯(lián)合開發(fā)的3萬份3D數(shù)字藏品,5秒內售罄,;甲骨文表情包,、盲盒、雪糕等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成為爆款,;大型歌舞劇《甲骨文》等藝術精品不斷涌現(xiàn)……
拉高標桿,、對標一流,安陽圍繞做強特色文化旅游,,全力打造“中華字都”城市主題文化品牌,圍繞殷墟、甲骨文世界遺產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讓安陽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五一”假期期間,安陽市共接待游客237.53萬人次,,同比增長456.02%,,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96.61%,旅游綜合收入24.13億元,,同比增長1084.18%,。
續(xù)寫傳奇 跑好鄉(xiāng)村振興“接力賽”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發(fā)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為實現(xiàn)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而不懈奮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安陽人民在紅旗渠精神的激勵下,從“戰(zhàn)太行”到“富太行”,,續(xù)寫新的紅色傳奇,。
茶社、咖啡館,、音樂節(jié),,你能想象這些時尚元素同時出現(xiàn)在大山深處的一個村子嗎?林州市廟荒村做到了,。
8月驕陽似火,,廟荒村里游人如織。行走在蜿蜒整潔的村道,,看著古樸雅致的村屋,,嘗著美食,吹著山風,,游客們在這個充滿魅力的村落,,享受著心靈的棲息。
如今的廟荒村是“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河南最美鄉(xiāng)村”,,更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然而,十幾年前這個村子村如其名,,“廟荒廟荒,,連廟都荒”,。村里的農田土薄石厚,不宜耕種,,光景難過,,有的村民做飯只放鹽,從沒吃過調味品,。到后來,,300多人的自然村僅剩下70多人留守。2011年,,廟荒村被確立為省級貧困村,。
“不怕窮、不怕荒,,只要找對路子,,肯下勁干,還怕盼不來好日子,?咱紅旗渠都修成了,,還有啥事能比修渠難?作為紅旗渠建設者的后人,,咱不能給先輩丟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郁林英給村民鼓勁,。
廟荒村背靠太行山,,紅旗渠穿村而過,依托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廟荒村以紅旗渠精神激發(fā)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利用“紅旗渠精神”這一紅色品牌,靠著好生態(tài)好風景,,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經過幾年艱苦奮斗,廟荒村終于在2018年摘掉了“貧困帽”,,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3000元,。
如今的廟荒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脫貧之后,,新的問題浮現(xiàn)出來:太行山旅游季節(jié)性很強,,發(fā)展后勁不足。
如何破題,,跑好鄉(xiāng)村振興“接力賽”,?“發(fā)展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身為二十大代表的郁林英從黨的二十大報告里找到了答案,。
廟荒村完好保留著太行山的特色民居,,在這里,到處都能看到石梯,、石樓,、石頭墻。能不能把這些元素用好,,形成新的旅游亮點?經過挨家挨戶動員,,村民們同意將老舊房屋騰出來改造成民宿,,村里從北京請來專業(yè)設計團隊,對鄉(xiāng)村旅游進行升級改造,。
“在加強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我們準備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形成一條集紅旗渠研學,、生態(tài)觀光,、鄉(xiāng)村旅游、民宿,、采摘等于一體的鄉(xiāng)村研學游產業(yè)鏈,,做好鄉(xiāng)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郁林英信心滿滿,。
精神的延續(xù)是最好的傳承,。如今的廟荒村不再荒蕪,年綜合收入超過百萬元,,鄉(xiāng)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廟荒村的蝶變是安陽市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安陽市聚焦農村背街小巷改造,,力爭實現(xiàn)群眾“出門就是路,兩腳不沾泥”,,已改造381個村,,硬化道路10494條,年底前將實現(xiàn)行政村改造全覆蓋,;推進農村“三變”改革,,30個市級試點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390萬元,平均每村79.6萬元,。
紅旗渠畔,,孩子們稚氣的目光注視著先輩們拋灑血汗的懸崖絕壁,渠水不息,,精神永續(xù),;殷墟,,洹北商城考古發(fā)掘首次發(fā)現(xiàn)大型祭祀溝,這場長達百年的文明尋根之旅還將繼續(xù),;而在一個個像廟荒村一樣的村落,,農村各項改革正在逐漸深入,激發(fā)出鄉(xiāng)村振興的磅礴偉力,。安陽,,這片人們生息千年的土地上,正在續(xù)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