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領(lǐng)袖|“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金秋時節(jié),“中秋望月,,月圓人圓”的幸福小家與“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的盛世中華相融相慶。這一刻,,我們更能深深體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2023年9月23日,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在杭州舉行,。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入場,。
“我們常講,做人要有氣節(jié),、要有人格,。氣節(jié)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2018年5月2日,,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同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我們是中華兒女,,要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
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我從小就看我媽媽給我買的小人書《岳飛傳》,有十幾本,,其中一本就是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在我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xiàn)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青年習近平的質(zhì)樸愿望是“讓鄉(xiāng)親們飽餐一頓肉,,并且經(jīng)常吃上肉”。三十歲左右時,,他在從政起步的地方向同事袒露心聲“只想著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準備入‘苦海’的”,。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兢兢業(yè)業(yè)、夙夜在公,,是習近平的工作日常,;風塵仆仆、馬不停蹄,,是他治國理政行程中的常態(tài),。
2023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金華市考察義烏國際商貿(mào)城。
2014年2月7日,,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主席坦言:“作為國家領(lǐng)導人,,我們已經(jīng)以身許國。我們要做到兢兢業(yè)業(yè),,如臨如履,,夙夜在公。有一首歌,,歌名叫《時間都去哪兒了》,。那么我的時間呢,也都到了別的地方去了,。顯然是被工作占去了,。”
世界見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鄭重承諾里,,在“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的自我要求中,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參觀校史展覽,。
“你是中國人嗎?”
“你愛中國嗎,?”
“你愿意中國好嗎,?”
八十多年前,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提出了振聾發(fā)聵的“愛國三問”,。
“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視察時說。他多次提及“愛國三問”的故事,,并強調(diào)“我們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身為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諄諄教誨:“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xiàn)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總書記對民營企業(yè)家深情寄望:“優(yōu)秀企業(yè)家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把企業(yè)發(fā)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
總書記對科研工作者鄭重囑托:“新時代更需要繼承發(fā)揚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更需要繼續(xù)發(fā)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
…………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
“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xiàn)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xiàn)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