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領袖|習近平與新聞工作者在一起
“歡迎大家多到中國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客觀真實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故事,,講好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新時代故事。”
2022年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感謝了記者朋友們對中共二十大的關注和報道,,一席話讓廣大新聞工作者倍感振奮,。
重視、關心,、支持新聞輿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同新聞工作者之間,是這樣真實而具體地緊緊相連,。
2019年1月25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fā)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1984年,年輕的新華社記者趙德潤聽說河北省正定縣打破了“高產(chǎn)窮縣”的魔咒,,心里一亮,,只身前往采訪。
“記者時間緊,、任務重,,跑的地方多,跑的路也遠,,而且他們又不認識路,,汽車一定要優(yōu)先給記者用。”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親切接待了趙德潤,,并把縣委唯一的一部車留給趙德潤用,。
一連20天,趙德潤的采訪非常順利,。他伏案寫稿文思泉涌,,習近平誠懇地囑咐他:“不要寫我,寫正定的變化,。”就這樣,,趙德潤采寫的《正定翻身記》讓大家看到了“高產(chǎn)窮縣”蛻變的“秘笈”。
關心記者,、尊重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工作者的誠摯感情始終如一。運用新聞媒體來啟發(fā)思路,、推動工作,,也是他常用的工作方法。
1988年,,時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全地區(qū)沒有報紙、廣播,、電視臺,。1969年停刊的《閩東報》因為缺乏經(jīng)費,、人員,、場地等問題遲遲未復刊。黨的方針政策如何及時傳達到基層群眾中,?習近平立即提出,,“要在閩東辦一份報紙,,建一個電視臺”,。
缺乏經(jīng)費,,他要求財政把10萬元的書記備用金全部撥付給報紙,;沒有場地,,他親自協(xié)調(diào)租用寧德軍分區(qū)的舊軍械庫……1989年11月,,《閩東報》成功復刊,。此后,,“四下基層”制度、“弱鳥先飛”理念,、“滴水穿石”方法等地委行署的決策部署傳入千家萬戶,,推動了閩東地區(qū)脫貧致富、加快發(fā)展,。1990年12月,,寧德電視臺也正式成立,。盡管當時習近平已調(diào)任福州市委書記,,但他離開寧德之前特意開會囑咐,寧德電視臺一定要辦起來,。
一切為了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重視,、善用新聞輿論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根本動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發(fā)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新聞輿論工作的地位作用,、職責使命、方針原則等一系列問題,,對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2015年12月25日,,解放軍報社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主席來到我們微博微信發(fā)布平臺,,親切地和工位上每個人握手,。”這一次面對面交流,,讓解放軍報社的新聞工作者們心潮澎湃,,“習主席看得很認真,問得很仔細”。
時隔兩個多月,,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3家中央新聞單位進行實地調(diào)研,。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演播室、導控室,,總書記向主持人和工作人員了解新聞制作導播流程,,并親自切換按鈕體驗模擬播出。他囑托大家:“中央電視臺每天面對數(shù)億觀眾,,一定要緊跟時代,、放眼全球,多設計一些融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好欄目,,多創(chuàng)辦一些膾炙人口、寓教于樂的好節(jié)目,。”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電視臺總控中心同工作人員親切握手,。
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同志,,把集體學習的“課堂”從中南海搬到媒體融合發(fā)展第一線。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總書記通過大屏幕展示和中心主任介紹,詳細了解人民日報新媒體的發(fā)展情況,。在看完一系列新媒體產(chǎn)品演示后,,總書記頻頻點頭,、帶頭鼓掌,稱贊“做得不錯”,。
除了深入新聞生產(chǎn)一線與編輯記者面對面,,習近平總書記還常常以書信的方式同新聞工作者交流。一封封信箋,,情真意切,,滿載期許,。
2017年底,,致信祝賀中國記協(xié)成立80周年時,,總書記言之諄諄,,囑托記協(xié)要“更好把廣大新聞工作者凝聚起來,,真正建設成為‘記者之家’”;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首屆全球媒體創(chuàng)新論壇舉辦,???span id="mphxerk80ooy" class="red">書記專門發(fā)來賀信,,對做好北京冬奧會宣傳報道,、辦好全球媒體創(chuàng)新論壇提出殷切期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5年多來,,總書記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寄望總臺“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
…………
有殷切期望,,也有具體部署,。
從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網(wǎng)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6年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從《關于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意見》等文件先后出臺,,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diào)“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一次次重要會議,、一項項重要舉措,,指導了新聞媒體在時代變革中“破繭蝶變”,也堅定了新聞工作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初心與抱負,。
在總書記擘畫指引下,,各大媒體“報網(wǎng)端微”百花齊放,文圖音視競相發(fā)力,?!蹲哌M縣城看發(fā)展》《江河奔騰看中國》等專題報道,展現(xiàn)中華大地的萬千氣象,;中央主要媒體推出的《時政新聞眼》《熱解讀》《第一觀察》《一見》等品牌欄目,,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5G,、云計算,、全息投影、XR等新技術,,助力網(wǎng)絡傳播駛?cè)雱?chuàng)新“快車道”,;面對日益白熱化的國際話語權競爭,對外宣傳持續(xù)發(fā)力,,聲音嘹亮,,撥云見日……
2023年10月16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組織中外記者采訪,。記者在中德大廈內(nèi)的博世未來工廠展區(qū)參觀,了解其高質(zhì)量創(chuàng)新發(fā)展成果,。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
“廣大新聞工作者牢記職責、奮發(fā)有為,,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指引著每一位新聞工作者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馭風前行,,“一句話,就是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