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華章|千古遺韻 潮風傳承
編者按:賡續(xù)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呈現(xiàn)出新氣象,、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一個個文化遺產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連接歷史與未來,,成為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生動文化名片,。央視網《聯(lián)播+》欄目特推出“薪火相傳”系列策劃,,從文化傳承中感受中華文脈底蘊。
聯(lián)播+廣東潮州,,素有“嶺東首邑”的美譽,。
漫步古城,廣濟橋兩邊的“橋市”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潮繡,、一出出聲情并茂的潮劇,、一盞盞芳香雋永的工夫茶……猶如一座流動的“非遺博物館”,讓人目不暇接,。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調研。在廣濟樓展廳,,美輪美奐的潮州非遺作品吸引了他的目光,。總書記邊看邊稱贊:“真精致,!”“這個要耗費不少心力和時間吧,!”“潮州人不愧是做工夫的!”
“工夫”正是潮州非遺的精髓所在,。
潮州木雕是一項民間雕刻藝術,常以“之”字形布局構圖,,運用山水亭閣將曲折,、連續(xù)的故事巧妙分割為不同畫面。作品中人物繁而不亂,,情節(jié)生動有趣,,深受民眾喜愛。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潮州木雕省級傳承人金子松,。
在調研現(xiàn)場,,聽聞潮州木雕省級傳承人金子松已從事木雕這一行47年,總書記問道:“現(xiàn)在市場情況怎么樣,?”
“大家生活條件好了,,像新房裝修都喜歡用一些木雕,需求量很大,,一些小件也很有市場,。”金子松開心地答道。
“這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東西,,民間的福愿都在上面,。”總書記肯定道,“這種原創(chuàng)性的作品,,有很深的文化內涵,,一定是受歡迎的!”
同樣受歡迎的還有始于唐朝,、盛于明清的潮繡,。
潮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粵繡的主要流派,傳承千載,,以金碧輝煌的效果和立體墊高的繡法獨樹一幟,。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粵繡(潮繡)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
2015年,潮州繡娘康惠芳受邀參加了聯(lián)合國舉辦的一個展覽,,并被聯(lián)合國授予“文化大使”稱號,。2020年,她見到總書記,,提及此事心情激動,,“沒有國家的強大,不可能有這樣的舞臺展示我們的民間技藝,,衷心感謝國家對我們這些非遺傳承人的重視”,。
“你們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傳承人,這個‘文化大使’當之無愧,。”習近平總書記說,,“感謝你們作出的貢獻!”
一幅潮繡《阿房宮》需要12名繡工耗時3年繡制,;一件刻有130多個人物和30多匹馬的大型木雕《甘露寺》,,歷時23年才雕琢完成。不惜材料,、不計工時,、特色濃郁……潮州非遺工藝的工夫被潮州人鐫刻在光陰中。
“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總書記叮囑,,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yǎng)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 2024年3月4日,“潮州青龍廟會”非遺巡游舉行,。圖為幼兒園小朋友身穿漢服在昌黎路巡游,。
為了讓非遺傳下去,潮州市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潮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融入中小學文化教育,,鼓勵在中小學開設非遺特色課程,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到潮州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
此外,,潮州還持續(xù)拓展非遺活態(tài)傳承空間,,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機融入景區(qū)、旅游休閑街區(qū),。
62個非遺展覽館,、10個大師工作室、28家“博物館之城”系列館,、30家茶館茶舍讓潮州古城古韻十足,,鑿木、繡花,、打銅,、捏泥的手工匠人身影隨處可見。一幅生氣盎然的潮州非遺傳承圖景徐徐鋪展,。
△ 廣濟橋上,,“潮玩古城·潮州非遺集市”活動吸引游客體驗。
乘著科技之風,,非遺“富礦區(qū)”潮州在數字經濟與工藝美術融合領域也勇當先鋒,,傾力打造了“潮州工藝美術元宇宙精品館”,讓珍貴的非遺作品以“數字”形式流芳千古,。
市井之間,無論是飯后泡上一壺工夫茶,,還是街邊收音機傳來的潮劇聲,,無不印證著非遺與百姓生活的水乳交融。
而這,,正是保護非遺,、傳承非遺的最好方式。
非遺璀璨,。眾多歷史悠久的非遺得以傳承和發(fā)展,,使潮州這座千年古城越發(fā)生機勃勃,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