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視點丨一封蓋了97個印章的感謝信
如今的210省道(原20省道)浦江段 圖源:浦江發(fā)布
盛夏,,沿著210浙江省道金華浦江段(原20省道浦江段)一路行駛,,只見花海繽紛民居雅致,,滿載農(nóng)產(chǎn)品的貨車源源不斷,把沿線村莊的新鮮果蔬運往城市,。
這條游客眼中的網(wǎng)紅路、村民心中的致富路,,曾是漫天塵土與坑洼泥濘的代名詞,,標準低、路況差,、事故頻發(fā),,嚴重影響著浦江西北山區(qū)人民的出行。
轉變,,始于2003年,。那年9月18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率隊到浦江下訪接待群眾,。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市場取向改革早,既具先發(fā)優(yōu)勢,,也使得一些矛盾和問題較早出現(xiàn),。到21世紀初期,這些“成長的煩惱”通過信訪渠道大量反映出來,。
當時的浦江縣,,信訪問題尤其突出,僅2002年,,全縣受理信訪就達10307件次,,是全省信訪重點管理縣。
在很多人眼中,,習近平同志接待信訪群眾的第一站選在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浦江,頗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有人建議另選其他縣。習近平同志卻明確說:“哪里矛盾問題多,,領導干部就應該去哪里,,到浦江下訪不變了。”
對這次下訪,,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不僅認真閱看市縣上報的材料,還親自指導訪前問題的摸底梳理,,接訪時間,、場地選擇,省,、市,、縣三級下訪部門負責人的組成,,接訪流程、接訪力量的安排,,接訪秩序維護,、應急預案制定等重要環(huán)節(jié)工作。
他明確要求浦江縣貼出安民告示,,廣而告之,。當?shù)孛襟w發(fā)布預告后,人們奔走相告,,短短幾天時間,,全縣預登記的來訪群眾就達到429批。
活動當天上午8時,,近千名群眾涌向接訪地點——浦江中學,。
杭坪鎮(zhèn)農(nóng)民蔣星劍沖在最前面。他要反映的,,是20省道浦江段的拓寬改造問題,,“這條道路年久失修,事故頻發(fā),,給山區(qū)企業(yè)和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習近平同志一邊聽,一邊攤開地圖,,仔細查看線路,,還請坐在一旁的省交通廳負責人提出解決方案。聽完意見,,他當場拍板:這是一條山區(qū)群眾的“小康之路”,,不僅要建,而且要建好,。
變?nèi)罕娚显L為領導下訪,,彰顯的是“民有所呼,我有所為”的工作理念,。
接訪結束后,,習近平同志說:“領導干部下訪多了,走得勤了,,許多矛盾就能在源頭解決,,群眾的困難就迎刃而解。”
2003年12月29日,,2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山區(qū)群眾像過節(jié)一樣,紛紛涌向開工儀式現(xiàn)場,,為這個惠民項目歡呼,。
習近平同志也一直惦記著。無論在杭州遇見來自金華和浦江的干部,,還是深入金華調(diào)研,,或遇見省有關部門負責人,習近平同志總是要仔細詢問改造工程的進展情況,。
他一再叮囑,,一定要把2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廉政工程,,一定要把群眾關心的事辦好,,一定要把好事辦實,讓群眾滿意,,讓群眾從中受益,。
2005年10月,全長19.8公里的20省道浦江段全線貫通,,昔日崎嶇不平的盤山公路變成了平坦寬敞的陽光大道,。
2006年新年伊始,一封蓋有浦江西部山區(qū)97個村民委員會鮮紅印章,、代表20多萬村民的感謝信,,寄到了習近平同志手中。“感謝您為我們修建了致富路,、幸福路和通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村民們這樣寫道。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浦江下訪后,,習近平同志指出,領導下訪接待群眾這項工作,,貴在經(jīng)常下去,,長期堅持,必須靠健全的制度來保障,。
之后的連續(xù)三年,,習近平同志先后到杭州市臨安區(qū)、湖州市德清縣,、衢州市衢江區(qū)進行下訪,,實實在在為基層群眾解決難題、化解矛盾,。
由浙江省信訪局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下訪團在杭州市余杭區(qū)社會治理中心接待來訪群眾,。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在他的率先示范下,,領導下訪在浙江全省推開并成為一項制度。2017年,,《浙江省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發(fā)布,,規(guī)定各級領導干部應當定期接待群眾來訪,省級領導干部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下訪活動,,市級領導干部每季度至少參加一次接待群眾來訪,,縣(市、區(qū))領導干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定點接訪,。截至目前,,浙江已建立省級領導帶頭下訪、市級領導定期接訪,、縣級領導值守接訪,、鄉(xiāng)級領導隨時接訪、村級干部上門走訪的“五級大接訪”架構,。
20年來,,浙江省、市,、縣三級領導及部門負責人共約15萬人次下訪接待群眾,,累計接待群眾20余萬批70余萬人次,化解20余萬件信訪問題,。
習近平同志曾將他親自推動的“干部下基層開展信訪工作”歸納為“四個有利于”:有利于進一步暢通與基層群眾交流,、溝通的渠道,有利于面對面地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有利于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我們研究、探索和把握信訪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規(guī)律,。
如今,,“干部下基層開展信訪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信訪層面,其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內(nèi)涵和外延不斷拓展,,推動浙江成為治理效能最高,、人民群眾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