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鐵職院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 學習非遺手工編織
衡陽新聞網(wǎng)訊 通訊員王昱璇 蔣宇熳 記者盧幼蓮報道 近日,,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團委師生赴衡陽市蒸湘騰躍工藝廠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學習非遺手工編織,并進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
工廠負責人介紹非遺文化
“用一根小小的鉤針,純手工一針一線編的,,幫助我的兄弟姐妹們都有工可做,,我們都是一群能工巧匠。”從展示廳到生產(chǎn)車間,,騰躍工藝廠董事長肖躍蓮帶著同學們一路參觀這家特殊的愛心企業(yè),,介紹自身創(chuàng)業(yè)歷程與衡陽非遺項目周氏手工編織技藝,。
衡陽市蒸湘騰躍工藝廠是一家以幫助殘疾人就業(yè)為主的企業(yè),持續(xù)20多年為殘疾人和婦女等弱勢群體5000余人開展技能培訓,,并為他們提供就業(yè)崗位,,不僅幫助他們鼓了口袋、富了腦袋,,還增強了他們?nèi)谌肷鐣男判摹?/p>
本次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吸引了近百名青年學生主動報名參與。這些“00后”的學生們,,雖是第一次來到廠房,,卻早已通過老師們的介紹與講述,與這里的每一位工人建立起思想與情感的聯(lián)系,。在肖躍蓮的演示下,,一枚小小的鉤針在手中翻騰跳躍,手工編織出的一朵朵牡丹,、玫瑰花栩栩如生,、暗香浮動。同學們沉浸式體驗家鄉(xiāng)非遺技藝的魅力,,感受親手創(chuàng)造的新奇與喜悅,。他們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能夠深入基層,,了解社會和企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以檢驗,也收獲了寶貴的社會經(jīng)驗,。
學生體驗非遺手工制作
同學們還計劃著開展電商直播公益活動,,用自己的專業(yè)所學,用“小屏幕”打開“大市場”,,以直播“流量”撬動愛心“增量”,,幫助企業(yè)紓困解難,提高職工收入水平,。
“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
活動現(xiàn)場還舉行了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
該學院將持續(xù)積極組織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圍繞“制造立市,、文旅興城”,、鄉(xiāng)村振興、紅色宣教,、文化傳承,、志愿服務等方面,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