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騎行600多公里,!18歲祁東小伙送給自己18歲的成人禮物
衡陽新聞網(wǎng)訊 通訊員蔣海軍 彭康 黃全魁 何舒 記者趙福中報道 在青春的絢麗畫卷中,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成長的篇章,。有這么一位小伙兒,,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慶祝了自己的18歲成人禮——他獨自騎行600多公里,從廣州市花都區(qū)業(yè)余體育學校出發(fā),,經(jīng)過清遠,、連州、祁陽等地,,抵達祁東縣杳湖省級濕地公園管理處喬木堂村,,以騎行之旅,致敬青春,。
“終于到了,,太開心了,青春無遺憾了,。”19日,,記者在杳湖省級濕地公園大門口看到,一位頭戴白色自行車頭盔,,鼻尖被曬得通紅,,皮膚被曬得黝黑,身穿黑色印有“CHINA”字母和五星紅旗圖案T恤的騎行小伙兒,,正在拍視頻向遠在廣州的媽媽分享到達老家的喜悅,。
這位小伙兒名叫曾楊,今年18歲,,出生于杳湖省級濕地公園管理處喬木堂村,。他從小就跟隨父母到廣州生活,五年級就進入體校,,隨后考入廣州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羽毛球專業(yè),,今年6月份畢業(yè)。
“今年我剛好18歲了,,再加上我今年大學畢業(yè),,在這么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我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來致敬我的青春。”兩目炯炯有神的曾楊,,興致勃勃地跟記者講述這一路騎行之旅的故事,。
我每天早上八點出發(fā),下午18點才休息,,每天騎行9個小時……8月15日,,曾楊從廣州市花都區(qū)業(yè)余體育學校出發(fā),開啟了人生中首次遠途騎行,,19日到達老家,,里程600多公里,用了5天時間,。
為了確保這次騎行順利進行,,曾楊提前一個月就開始了準備,每天騎行50公里,,此外還堅持去健身房做腿部力量訓練,,同時,他還查閱了大量資料,,規(guī)劃了詳細的騎行路線,,購買了專業(yè)的騎行裝備,并學習了車子的維修和應急處理方法,。“車上任何一個零件都是我精心挑選的,我還帶了充氣筒,、扳手等工具,。”曾楊一邊展示著工具一邊笑著說,“騎行工具的選擇分外重要,,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騎行了4000多公里,。”
健身鍛煉是必需的,還要學習換胎補胎,、規(guī)劃路線地圖,、整理裝備清單……在曾楊眼中,旅途的一切未知都是的驚喜,。
“騎行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隨著路程的增加,我逐漸感受到了體力的極限,。”曾楊回憶說,,“尤其是在經(jīng)過G537連州至豐陽鎮(zhèn)路段時,遇到10公里陡峭的上坡,,當時天空還下著雨,,每一次蹬踏都顯得格外艱難,,實在蹬不動,我就推著走,,當時走到這段坡路7公里處,,還遇到了一位熱心大哥,看我這么狼狽,,讓我搭了他的車,,送我過了那段上坡路。”
一份無言的善意,,深深地感動著曾楊,。曾楊說:“我會把這些細碎的美好記在心里,在以后的旅行中如果遇到陌生人求助,,一定會盡力幫忙,,把善意與溫暖傳遞下去。”
“過程是艱難的,,見到家人的那一刻是幸福的,。”19日下午13時,曾楊抵達奶奶家,,車子都顧不上放好,,一把將奶奶和堂弟攬入懷中,享受著這一刻的溫暖,。
忙著在廚房炒菜的曾楊奶奶看到滿頭大汗,,滿臉通紅的孫子,邊拉著孫子的手邊說,,“看把你曬得,,奶奶好心疼,這一路辛苦了,,鍋里有你最愛吃的菜,,給你好好補補。”
“這次600多公里的騎行讓我學會了堅持不懈,,勇于挑戰(zhàn)自我,。”曾楊擦拭著自己的公路自行車,袒露著心聲,,“這也是送給自己18歲的成人禮物,,讓自己的青春不留遺憾,同時,,這次騎行的磨煉,,也讓我對于明年參軍更有了信心。”
記者手記: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對于“00后”的曾楊來說,,這場跨越兩省、歷經(jīng)風雨的騎行之旅,,不僅是對體力的極限挑戰(zhàn),,更是對自我意志和成長的一次深刻洗禮,同時,,也給自己一個有意義的成人禮,。青春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更是心靈的成熟與蛻變,。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勇于挑戰(zhàn)自我,敢于走出舒適區(qū),,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有擔當?shù)娜恕T鴹钜则T行之名,,致敬自己的青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春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