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一路風雨一路歌,“人民”二字始終鐫刻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旗幟上,。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人民”是非凡成就的邏輯起點,,也是歷史變革的價值旨歸,。
對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懷有深厚感情,,他以“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回答歷史動力問題,,以“一切為了人民”回答價值追求問題,,以“一切依靠人民”回答力量源泉問題。
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西側,,人民大會堂莊嚴矗立。
當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3萬多名建設者參與施工,30余萬人次參加義務勞動,,10個多月就完成了整個工程,。人民的殿堂,見證把命運“操在自己手里”的人民力量,。
從空中俯瞰人民大會堂,,“山”字形的建筑平面壯觀巍峨。江山,,自古就是政權的形象表達,,而今有了新的時代內(nèi)涵。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2年前,剛剛當選新一屆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鄭重宣告,,為新時代“趕考答卷”起筆,。
2022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采訪中共二十大的中外記者親切見面。
10年后,,也是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發(fā)出“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yōu)楝F(xiàn)實”的豪邁誓言。
今年盛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這里舉行,,鄭重表決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2萬余字的文件,,300多項改革舉措,字句間飽含人民情懷,、關系人民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態(tài)度鮮明:“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yè)。”“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
歲月奔涌,,山河見證。
“過去我到農(nóng)村,,看到這樣那樣讓人揪心的事兒,,心里很是不安、難過,。再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面貌完全改變了,吃的穿的用的都不一樣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溫飽問題徹底解決了,。”
今年6月在青海西寧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總書記旁聽了一堂主題為“新時代,、新家鄉(xiāng)”的思政課,。來自果洛州班瑪縣的高中生尼東拉毛在課上展示了她畫筆下的家鄉(xiāng)新面貌,“從騎馬放牧,,到后來騎摩托車放牧,,再到現(xiàn)在有的人家用上了無人機放牧,我的家鄉(xiāng)更現(xiàn)代化了”,。
果洛西寧民族中學學生尼東拉毛在主題思政課上展示表現(xiàn)現(xiàn)代化家鄉(xiāng)的作品。
在福建東山澳角村,,民宿鱗次櫛比,,漁船桅檣林立,總書記在村里步行察看,。他對鄉(xiāng)親們說:“你們村我23年前來過,,至今記憶深刻。這次來看到村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很是欣慰,、很有感慨。”
在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一群游客爭相和總書記打招呼。聽聞一位來自西安的游客“到這里只要一個半小時”,,總書記不由感慨:“過去交通難,,現(xiàn)在五湖四海都在咫尺之間。”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凱碩曾這樣感慨:“中國取得的最突出成就是中國人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
回望百余年前,,在四萬萬人“忍令上國衣冠,淪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還我河山”的憤懣與呼號中,,中國先進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把人民作為“本”和“源”,,扛起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
中國共產(chǎn)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8年,,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表達中國共產(chǎn)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淵源:“中國共產(chǎn)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
《資本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經(jīng)典代表作,。在梁家河插隊時,習近平就已通讀過三遍,,記了很多本筆記,。《為人民服務》短短數(shù)百字,,習近平也看了很多遍,。
思想的波濤,卷起實踐的巨瀾,。
謀劃長遠時,,將“以人民為中心”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實現(xiàn)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一個也不能少”;
災害發(fā)生時,,果斷決策,,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個都不放棄”,;
推進改革時,把群眾意見視為“一把最好的尺子”,,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在他心中都是大事,。
一次次理論創(chuàng)新,,一聲聲宣示共產(chǎn)黨是“人民的黨”“老百姓的黨”,為民初心,,始終不渝,。
“讓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的經(jīng)濟發(fā)展才是好的發(fā)展!”一位阿根廷學者稱贊道,,習近平主席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為21世紀全球發(fā)展提供了新范式,為實現(xiàn)全球范圍內(nèi)更均衡,、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的發(fā)展描繪了藍圖,。
把歷史的時間軸拉長,華夏歷史,,治亂興衰,、風雨滄桑,“民惟邦本”的思想更加深邃綿長,。
2013年,,在一場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借用古訓闡明民本思想的中華文化底蘊:“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們在貞觀年間總結隋煬帝亡國的教訓時說,,治理國家‘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在福建南平武夷山朱熹園,,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
2021年春天,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園,。
總書記一路往里走,,到最里面一間屋舍,看到墻上印有800多年前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名言“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他駐足凝視良久。
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體學習時,,他就曾引用過朱熹這句話,用以強調(diào)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
新故相因,,道理相承。
以“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闡釋“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
以“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表明重大工作和重大決策必須識民情,、接地氣;
以“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展現(xiàn)人民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
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公平共享,增進更多民眾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共產(chǎn)黨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共產(chǎn)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一年比一年過得好,。”
沉甸甸的承諾,是民本思想的歷史回響,,與時代的脈搏共振共鳴,。
“以人民為中心”,是宏大的,、長遠的,,也是具體的、細微的,。
今年5月一次開門問策,,當有學者提到“接下來的這輪改革,力爭讓更多群體有更強的獲得感”,,總書記表示贊許,,他說“這句話正是點睛之筆”。
一個多月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列出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計劃到2029年新中國成立80周年時完成。促進城鄉(xiāng)共同繁榮發(fā)展,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yè)優(yōu)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fā)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健全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體系……字里行間,,力透紙背的是“人民”二字,。
“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我們的大事”,百姓“小事”,,濃縮著“國之大者”,,緊緊連著領袖和百姓的心。
20年前,,習近平就曾以“哲欣”為筆名在《浙江日報》發(fā)表短論《心無百姓莫為“官”》,。他在文章里寫道:“對老百姓來說,他們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
2024年11月5日,,習近平在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潘家灣鎮(zhèn)十里蔬菜長廊考察時,同菜農(nóng)親切交流,。
幾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知行合一,“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一個個“民生無小事”的故事里,蘊藏著治國理政的大小辯證法,。
基層一線是總書記去得最多的地方,。有時,他會臨時下車,,看看路邊小餐館生意好不好,,同在崗的“快遞小哥”聊聊天。到群眾家中,,他常會問一問,,還有什么困難,。他把父老鄉(xiāng)親的話“都記在心里”。
今年11月初的湖北考察,,總書記來到江漢平原上的咸寧市嘉魚縣潘家灣鎮(zhèn),。舉目遠眺,十里蔬菜長廊滿目青翠,、生機勃勃。沿著田埂走進菜地深處,,和正在勞作的菜農(nóng)葉祥松聊起收入,,總書記語重心長道:“不能忘了農(nóng)民這一頭,要讓農(nóng)民得到實惠,。”
臨走時,,總書記微笑著探身向前,伸出手來,。老葉邁前一步,,緊緊握住總書記的手。這一握,,飽含著人民的信任,,也承載著民生的溫度。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贏歷時8年的脫貧攻堅戰(zhàn);著力推動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下沉基層,;針對企業(yè)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引領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一份份改革方案,,一項項制度安排,回應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
前些日子到訪拉美,,總書記談起曾經(jīng)“立志要辦成的一件大事”,與外國領導人分享“已經(jīng)實現(xiàn)8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中國經(jīng)驗,。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問困難群眾,。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名譽主席斯蒂芬·佩里說,,習近平是一個始終把中國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的人。
今年10月在福建東山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谷文昌紀念館,。
“我在福建工作的時候,就經(jīng)常和大家講谷文昌的故事,,并號召大家學習谷文昌的精神,。‘先祭谷公,后拜祖宗’,,這是老百姓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仰,。人民心里有一本賬,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離開“人民”這一核心價值去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功,,永遠無法讀懂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
70年前,,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同經(jīng)過普選產(chǎn)生的12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一道,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全票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翻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一行字,,莊重醒目,。
人民當家作主,“這在幾千年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總書記的講述,,簡潔字句中,濃縮了多少歷史風云:“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的二千多年間,,發(fā)生了多少朝代更替,,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社會觀念始終沒有改變,君主專制制度始終沒有改變,。”
春秋代序,。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真正帶領人民成為江山的主人。
2021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大步走進北京西城區(qū)中南海選區(qū)懷仁堂投票站,,鄭重投下自己的一票。他此刻的身份,,是一位參加區(qū)人大代表選舉投票的普通選民。
2021年11月5日,習近平在北京市西城區(qū)中南海選區(qū)懷仁堂投票站參加區(qū)人大代表選舉投票,。
和他一起參加這次全國縣鄉(xiāng)兩級人大換屆選舉的,還有億萬選民。一人一票,以直接選舉方式產(chǎn)生了262萬多名縣鄉(xiāng)兩級人大代表,。
“解放前,哪有我們窮人說話的份兒,。共產(chǎn)黨讓我們百姓真正當家成了主人,。”參加過十八次人大換屆選舉投票的百歲老人李朝蘭感慨萬分。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國家的名稱,,我們各級國家機關的名稱,都冠以‘人民’的稱號,,這是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權的基本定位,。”
讀懂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的關系,總書記的話直抵人心,。
幾年前,,在江西井岡山,有村民拉著他的手說:“感謝您來看我們,,您可是國家的當家人啊,。”總書記接過話茬道:“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幫你們跑事的,。”
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以人民為名的殿堂見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故事,。
在這里,,面對來自不同大洲,尋求中國治理經(jīng)驗的各國議長,,習近平毫無保留:“中國治理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條經(jīng)驗就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堅持和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今年9月,總書記一周內(nèi)兩次出席慶祝大會,。不論是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還是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75周年,他都分享了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刻思考,。他說,,我們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在這里,,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宣言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高票通過,。
絕大部分國家都有民法,但有民法典的并不多,。人們記得,,民法典草案先后10次公開征求意見,征集到各方面意見100余萬條,。而民法典剛剛誕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以“切實實施民法典”為主題舉行了集體學習。
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常常在這里傾聽代表委員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傾聽奔涌在中國大地上的往昔和憧憬,。
一年前,,臨大高速公路全線開通運行。為這條路起筆的,,就是一次意味深長的互動,。
“我們?nèi)狈σ粭l連接外部的高速公路”,2019年全國兩會上,,來自甘肅的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基層訴求,。總書記在現(xiàn)場指出,,“各部委同志都在,,要積極吸收采納代表建議”。當年,,這條當?shù)厝嗣袢账家瓜氲穆繁汩_工建設,。
“他跟我們基層代表講話時,語氣在句末總是上揚,,帶著商量的口吻,,‘是不是這樣?’‘這樣好不好,?’”這是和總書記面對面交流過的代表委員們的共同感受,。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思考,、總結深層邏輯:“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從前在正定工作時,他走上街頭,,把“民意調(diào)查表”發(fā)給趕集的老百姓,,請大家坐下聊,當場征詢意見,。30多年后,,黨的二十大召開前,“民意調(diào)查表”從街頭發(fā)到了網(wǎng)上,。這是中共歷史上首次就黨代會相關工作面向全國公開征求意見,。
今年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強調(diào)了“七個聚焦”,其中之一就是“聚焦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2024年10月29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北京前門草廠四條44號院內(nèi)的“小院議事廳”,,人來人往,。實地調(diào)研后,總書記由衷點贊:“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在上海考察時,,總書記專程去全國人大常委會建立的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看一看,,看到了“很多接地氣、聚民智的有益探索”,。
“你們這么多城市,、這么多人口,是怎么管的,?”有外國政要這樣問習近平,。
總書記坦言,“每一個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就是把管理職能分解到方方面面。系統(tǒng)性管理,,各負其責,,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
人民當家作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達,,落實于人民意愿有效實現(xiàn),。
在一部部法律中,來自基層的聲音直達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被傾聽,、被采納。
在一次次治國理政實踐中,,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被不斷融入“頂層設計”,,落地生根。
當五星紅旗在嫦娥六號探測器上徐徐展開,,它向世界無聲宣告:在人民領袖帶領下,,中國人民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