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領(lǐng)航丨開學了,聽總書記對青少年的這些寄語
又是一年開學季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 民族的希望
從兒童節(jié)青年節(jié)的殷殷寄語
到考察調(diào)研時的點滴關(guān)懷
再到尺素傳情的深切厚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心關(guān)愛青少年成長成才
深情期許 滋潤心田
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
↑2015年6月1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代表,。
希望同學們不辜負杜嵐老校長的期望,傳承好愛國愛澳優(yōu)良傳統(tǒng),,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長大后為建設(shè)澳門、振興中華多作貢獻,。
↑習近平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小朋友們的回信。新華社發(fā)
紅色基因在你們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革命事業(yè)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同學們要學好革命故事,銘記在心,,同時把建設(shè)現(xiàn)代化的知識和本領(lǐng)也掌握好,努力做社會主義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你們現(xiàn)在是一棵棵小樹苗,,將來有一天就會長成中華民族的參天大樹,。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āng)第一片小學,,同學生們親切交流,。
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同師生們揮手致意,。
大學階段,,“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觀看北大師生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青春詩會,。
青年處于人生積累階段,,需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廣大青年抓學習,,既要惜時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擇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在中國政法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參加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本科二年級2班團支部開展的“不忘初心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
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發(fā)展是第一要務,,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希望廣大青年珍惜大好學習時光,,求真學問,練真本領(lǐng),,更好為國爭光,、為民造福。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正在就“解讀新時代”進行座談交流的中外學生親切交談,。
未來的競爭是年青人的競爭,今天的年青人是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骨干和棟梁,。同學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知識,,打好基礎(chǔ),增長才干,,將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19年7月16日,習近平在內(nèi)蒙古大學圖書館同學生們親切交談,,勉勵他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發(fā)奮圖強,。
你們從小就要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幫著做,,公益的事爭著做,,通過勞動播種希望、收獲果實,,也通過勞動磨煉意志,、鍛煉自己。
↑2013年5月29日,,習近平在北京市少年宮參加“快樂童年放飛希望”主題隊日活動時同孩子們合影,。
少年強中國強,體育強中國強,,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在北京市五棵松體育中心同青少年冰球愛好者“撞肩”,,表示相互問候,。
現(xiàn)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于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
↑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zhèn)中心小學考察。
重視體育是清華大學的光榮傳統(tǒng),希望同學們發(fā)揚好清華大學的優(yōu)良學風和體育傳統(tǒng),,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努力成為祖國建設(shè)的棟梁之才。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西體育館籃球場同?;@球運動員親切交談。
來自總書記的第一課
言語諄諄
如春風 似朝露
呵護稚嫩的樹苗 聚木成林
成為民族的頂梁柱
如燈塔 似航標
指引祖國下一代劈波斬浪
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航程
總監(jiān)制:嚴文斌
監(jiān)制:陳二厚
策劃:劉潔 鄭衛(wèi) 蘭紅光 賴向東 王建華
統(tǒng)籌:魚瀾 鮑菲菲
制作:趙丁喆
攝影:鞠鵬 李學仁 馬占成 謝環(huán)馳 李濤 丁林 王曄
編輯:章磊 畢曉洋 徐亮 李夢嬌
新華社攝影部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