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紅色軍休故事百人講(16)|王荷榮:蒙冤不改初心
王荷榮:我1948年參加工作,在河南省開封市衛(wèi)生局工作1年后于1950年參軍,,在開封市空軍傘兵師醫(yī)院服役。1955年空軍傘兵醫(yī)院并入湖南衡陽空軍醫(yī)院,,我在空軍衡陽醫(yī)院服役四十多年,。過去部隊里老護士很少,我們工作很辛苦,。每個月上白班半個月,、夜班半個月。院里病號多,、病情重,,我在給病號治療的同時還要幫病號洗衣、喂飯,。因此,,那時的我年年得到領導和病人的好評,還被評為技術能手,。在我35歲那年,,同樣是軍人的丈夫因公犧牲,我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堅持工作,,從未發(fā)生遲到和請假現(xiàn)象,,得到單位領導和同事病友的一致好評。上個世紀50年代,,衡陽發(fā)生了大面積水腫病,,老百姓信任部隊醫(yī)院,有十多個重病號送到我們部隊醫(yī)院搶救,。因水腫找不到病人血管,,很多年輕護士無能為力,領導把我調(diào)到急救室,。憑著多年的過硬技術,,我救活了4個重病號。領導說,,你不過來,,也許這幾個病人就活不過來了。我立了功,,病人也給部隊送來了錦旗,。我于1985年9月離休,。有很多朋友不理解,我一個離休干部在部隊服役幾十年還不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過去,,我不好意思解釋,現(xiàn)在可以告訴大家,。我的叔爺爺膝下無子,,我父親由爺爺做主過繼給了叔爺爺。叔爺爺家開藥鋪,,有田產(chǎn),,家道殷實,在土改時期劃為地主,。而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鄭州孤兒院,,是在孤兒院里長大的。小時候因家里貧窮還要過飯,,被富人家的狗咬過,。但是,因為父親的出身是地主,,我也就成了地主子女,。我在18歲就寫了入黨申請書,組織上也很關心,,但是每次派人去我的老家河南省封丘縣調(diào)查,,都因為家庭成分問題而未能如愿。直到我離休那年,,封丘縣政府終于來了證明,,證明當時搞錯了,我的身份應該是貧農(nóng),。蒙冤40年,,我無怨無悔。因為當年作為熱血青年從軍的目的就是為了報效祖國,。
(講述:王荷榮 整理:歐陽勝梅 圖片:鄧健 視頻:周孝芳)
人物簡介:
王荷榮?。?934年5月—)
1、1950年在開封市自愿入伍,。
2,、1948年12月至1950年9月廣州軍區(qū)護士學校學員。
3,、1950年12月開封空軍第一傘兵師醫(yī)院任助理護士(第一次入伍)。
4,、1952年10月河南新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任護士,。
5,、1956年1月衡陽空軍醫(yī)院任護士(第二次入伍)。
6,、1980年空軍衡陽醫(yī)院理療科任技師,。
7、1985年9月離職休養(yǎng),。
獲得榮譽
1,、1951年河南開封市第一傘兵師醫(yī)院因工作積極榮立三等功一次
2、1962年空軍459醫(yī)院因工作積極出席廣空后勤先進代表會一次
3,、1963年,、1964年,評為空軍衡陽醫(yī)院技術能手各一次
(資料提供:衡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