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十個明確”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五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題:“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十個明確”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五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用“十個明確”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涵,,其中一個是——“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一重大論斷,,植根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彰顯出我們黨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揮寫完善和發(fā)展“中國之制”新畫卷,,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
“制度優(yōu)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yōu)勢”
北京中軸線往北,,巍然矗立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成為一座紅色新地標,,參觀者絡繹不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置身展館,,一塊塊展板,、一件件展品,清晰勾勒出中國發(fā)展穩(wěn)定奇跡背后的“制度密碼”,。
“制度優(yōu)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yōu)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
回望歷史,,建立什么樣的國家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重大課題。中國共產黨人立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對“善制”的追求始終不渝。
1957年,,毛澤東同志言語諄諄:“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
1992年,,鄧小平同志作出重大判斷:“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當歷史的時針指向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各類風險挑戰(zhàn)交錯疊加,,更多“發(fā)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亟待破解。
2021年9月15日,,貴州省龍里縣灣灘河鎮(zhèn)羊場社區(qū)的農民在搶收稻谷(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新形勢下,,如何用好改革之力,,完善制度設計?習近平總書記謀深慮遠,。
2012年12月,,當選黨的總書記后第一次赴地方考察調研,習近平就來到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發(fā)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動員令。
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開放事業(yè)引向更加壯闊的航程,,作答好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
是致敬,,更是新起點上再出發(fā)——
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又一個劃時代的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改革目標認識深化: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336項改革涵蓋方方面面,,打破利益的藩籬,,促進各項制度機制更加成熟定型。
“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堅定有力,。
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兵突進、修修補補,,而是更加注重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的協(xié)同配合,,更加強調各項制度舉措的系統(tǒng)集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高度,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頂層設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對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各項制度作出戰(zhàn)略安排,。
時隔不到一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明確部署,。法治與改革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制度建設更加蹄疾步穩(wěn),。
既有“破”的魄力,更有“立”的擔當,。
2019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之治”,再次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作出決定,。
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13個方面制度體系,,系統(tǒng)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圖譜,,奠定“中國之治”的制度基石。
一路風雷激蕩,,一路凱歌嘹亮,。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既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不斷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又對成熟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經驗及時進行總結提升,并用法律法規(guī)等形式固定下來,,推動許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tǒng)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9年多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yè)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活力,。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管不管用、有沒有效,,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
浪漫開幕式驚艷海內外,,多項新紀錄刷新人類極限,“冰墩墩”全球圈粉……賽程過半的2022北京冬奧會,,贏得世界一次又一次由衷喝彩,。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首次如期成功舉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人民兌現了對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為“中國之治”寫下生動注腳。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優(yōu)越不優(yōu)越,,中國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fā)言權。”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中國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中國之制”邁向“中國之治”,,不斷續(xù)寫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兩大奇跡”,。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賓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這里舉行,。
“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必須堅持高質量發(fā)展”“必須堅持穩(wěn)中求進”“必須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習近平總書記闡明中國經濟逆風前行的密碼,也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有益借鑒,。
剛剛過去的2021年,,盡管疫情形勢復雜多變,,中國經濟交出全年增長8.1%的優(yōu)異成績單。
2月12日,,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舉辦集體采訪活動,,現場觀眾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自拍留念?!⌒氯A社記者 鞠煥宗 攝
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工業(yè)化進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長期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成為國際社會公認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在人類發(fā)展史上,,中國之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在這樣短的歷史內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奇跡。
這是黨帶領人民長期不懈奮斗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顯著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的必然結果,!
——“中國之制”邁向“中國之治”,制度優(yōu)勢更好應對風險挑戰(zhàn)沖擊,。
世紀疫情是一場大考,,對各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都是嚴峻考驗。
確定“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tài)清零”總方針;全程接種人數超過12億,,疫苗接種率達87%以上,;上到百歲老人、下到新生嬰兒,,救治病患不惜一切代價,,不分年齡、不分區(qū)域,、不分民族……
疫情之下,,“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治理效能,。
2021年10月28日,,海南省海口市瓊山第三小學的學生排隊接種疫苗,?!⌒氯A社記者郭程攝
從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到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從穩(wěn)妥處理突發(fā)風險事件,,到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重大風險挑戰(zhàn)面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之治”蘊含著無限生機活力,。
——“中國之制”邁向“中國之治”,,始終將人民作為根本的價值依歸。
虎年春節(jié)前夕,,在紛紛揚揚的雪花中,,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山西霍州市師莊鄉(xiāng)馮南垣村、汾西縣僧念鎮(zhèn)段村,,親切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
2012年底,同樣是一個冬日,,習近平總書記頂風踏雪,,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和顧家臺村,看真貧,、聽民聲,。
幾度踏雪,一路為民,。“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一年比一年過得好,。”習近平總書記話語溫暖,,道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人民本色。
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積極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不斷改善和保障民生,,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獲得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擁護和支持,。
2022年1月,全球知名公關咨詢公司愛德曼發(fā)布的“愛德曼信任度晴雨表”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高達91%,,同比上升9個百分點,,蟬聯全球第一。
把握“時”與“勢”,,融通“制”與“治”,。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臻完善,,“中國之治”在世界舞臺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芒,。
“只要我們沿著這條道路繼續(xù)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1年12月17日,北京中南海,。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的意見》等文件,進一步釋放出“從制度建設著眼,,堅持立破并舉”推動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鮮明信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60余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領導小組)會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挺進,,推進各項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
“后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wěn)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撥云見日,、把舵定向,。
放眼全球,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
2021年5月14日,在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鎮(zhèn)的一家智能車間,,機器人在車間內自動作業(yè),。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審視國內,我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但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chuàng)新能力仍不適應高質量發(fā)展要求,。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yōu)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fā)展要求的,。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
拉長歷史的坐標軸,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擘畫了“中國之治”的宏偉藍圖:
——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yōu)越性充分展現,。
這恰與黨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zhàn)略安排高度契合,。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更需要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保駕護航,。
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就要始終保持攻堅克難的勇氣——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治理能力現代化亦是如此,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決不能停下腳步,決不能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不斷與時俱進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就要嚴格遵守和執(zhí)行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對黨和國家各方面事業(yè)作出的制度安排。無論是編制發(fā)展規(guī)劃,、推進法治建設,、制定政策措施,,還是部署各項工作,都要遵照這些制度,,不能有任何偏差,。
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就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要通過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yè)訓練,,推動廣大干部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將制度優(yōu)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
“我們已經走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我們沿著這條道路繼續(xù)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們一定能夠堅持好,、鞏固好,、完善好、發(fā)展好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把制度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新的更大輝煌!
總策劃:傅華
監(jiān)制:趙承,、張旭東
采寫:趙曉輝,、林暉、劉開雄,、王琦,、李延霞、劉慧
統(tǒng)籌:張曉松,、鄒偉,、王絢、白潔
海報設計:朱高祥,、郝曉靜,、包昱涵
編輯:楊文榮,、張愛芳、王秋韻
新華社國內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