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文化情懷 | “這本書入藏國圖,,成就了文明交流的佳話”
牛皮封面,、飄口燙金、染紋紙環(huán)襯,、書口刷紅……這是一本富有法國啟蒙時期書籍裝幀特征的珍貴典籍,,但其記載的內(nèi)容,卻是2000多年前中國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
新華社記者 張爽 攝
翻開這本書的棕色封面,,扉頁上有淡淡的字跡,,作者弗朗索瓦·貝尼耶在開篇的“致讀者”一文中寫道,該書是“作為閱讀孔子的鑰匙和入門”,。
這部法文版《論語導讀》是一份國禮,。
2019年3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尼斯會見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
馬克龍先邀請習近平來到會客廳,。“這是法國的一位漢學家?guī)臀覀冋业降摹?rdquo;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桌上一本書,臉上透著自豪,,“這本書是1688年出版的,,是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
“伏爾泰,、孟德斯鳩都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聽了馬克龍總統(tǒng)介紹,,習近平主席說:“這個禮物很珍貴,,我要把它帶回去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這份國禮的選擇是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提議的,。吉美博物館圖書室主任克里斯蒂娜·克拉姆羅蒂說,,以此為國禮巧妙而細膩地展示了兩國歷史悠久的友好關系。
隨后,這本珍貴的典籍不遠萬里來到了它思想的故鄉(xiāng),。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了典藏儀式,,續(xù)寫元首外交引領文化交流的佳話——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論語》早在17世紀就已傳入歐洲,。不少學者將孔子和蘇格拉底相提并論,。
“《論語》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及其所代表的東方文明的世界觀和哲學體系,讓更多歐洲學者看到了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熊遠明說,,“總書記當場決定將這本書入藏國圖,成就了文明交流的佳話,。”
新華社記者 張爽 攝
作為入藏的第一部完整的歐洲啟蒙時期的外文著作寫本,,國圖為《論語導讀》“量體裁衣”,定制了無酸保存盒,,存放在恒溫恒濕的善本庫房內(nèi),。
除了《論語導讀》,國圖目前還有《論語》的24個文種,、大約260部譯本,,構(gòu)成了《論語》對外傳播的版本譜系。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份珍貴的寫本,,國圖特意為其舉辦專題展覽,,同時展出《論語》在日本和朝鮮的刻本,以及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文,、意大利文,、德文和英文譯本,反映出儒家經(jīng)典當時在世界范圍的傳播情況,。
“一部《論語》,,藏著中國人的精神根脈”“儒家經(jīng)典,是世界讀懂中國文明的密碼”……觀眾留言中滿是自信與自豪,。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拿起桌上擺放的《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總書記一邊翻閱一邊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在總書記心目中,“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
“總書記珍視《論語導讀》的故事,,是守護文明薪火,、傳承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動示范,映照中華文脈在兼容并蓄中賡續(xù)傳承,、弘揚光大,。”熊遠明說。
文字記者:周瑋,、王秋韻
視頻記者:楊牧,、張爽、陳杉,、李言,、唐霽
視覺 | 編輯:姜瀟,、楊文榮
視頻編輯:楊文榮,、張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