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嘉興:紅船起航地百年逐夢共富 打造世界級詩畫江南樣板
編者按:“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胸懷“國之大者”,,踔厲奮發(fā),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在中華大地不斷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yōu)楝F實,。為立體展現各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踐行新發(fā)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動實踐,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大時代》系列主題報道,,邀您和我們一起走進城市深處,,感受十年巨變,看各地不負偉大時代,、筑夢追夢繪就的壯美畫卷,。
央廣網嘉興7月31日消息嘉興,一座紅色基因浸潤的城市,。一百年前,,中國革命的航船從這里揚帆起航。
一百年后,,走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嘉興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倍差1.6:1,居浙江最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xù)18年為浙江最高……嘉興的城鄉(xiāng)差距,、城鄉(xiāng)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續(xù)縮小,,走在了全國最前列,。
嘉興這些成績,,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二十載一直情系紅船精神起航地的殷殷囑托,。
2002年10月22日,習近平同志履新浙江的第11天,,就來到嘉興,。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指出,,嘉興完全有條件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典范,。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
“小講解”為參觀南湖紅船的游客們講述“紅船故事”(央廣網發(fā) 王振宇 攝)
多年來,,嘉興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推進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作為破解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總抓手,,不斷縮小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走出了一條以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推進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如今,,“均衡富庶”已成為嘉興的最佳注腳,“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已成為嘉興的最靚名片,。
城鄉(xiāng)協調與擴中提低齊頭并進
2006年1月4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嘉興市海鹽縣調研,在通元鎮(zhèn)雪水港村,,明確提出“在提高縣域經濟實力上當好示范,、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當好示范、在黨的先進性建設上當好示范”的“三個示范”要求,。雪水港村牢記殷殷囑托,,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不斷在興村富民上當示范,、美麗鄉(xiāng)村上當示范,、先鋒引領上當示范。
當前正值夏花爛漫時,,漫步在雪水港村,,每家每戶樓前樓后都栽種著鮮花,一簇簇的花像瀑布一樣從白墻青瓦間傾瀉而下,。
俯瞰雪水港村(央廣網發(fā) 嘉興市委宣傳部供圖)
“現在的變化太大了,,如今村里環(huán)境就像個大花園,住得比城里還要舒服,!”對于嫁到雪水港村十多年的湖北姑娘吳婷來說,,現在的家,,簡直就是現實中的世外桃源。
產業(yè)興旺是實現農村繁榮的基礎,。近些年,,雪水港村主動參與通元鎮(zhèn)集體經濟抱團發(fā)展項目,創(chuàng)設“強村三法”“富民三招”,,村集體經濟經常性收入由2006年的46萬元提升到2021年的245萬元,。如今,在雪水港村,,村里人的生活與城市沒有兩樣,。雪水港村委會副主任宋艷紅說:“我們村子現在的路更寬了,在黑化基礎上修建了彩虹路,。彩虹路的紅色代表了我們的黨建,,綠色代表了我們美麗的風景。”
雪水港村是嘉興深入踐行“三個示范”,、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一個美麗縮影,。
2004年,在“八八戰(zhàn)略”指引下,,嘉興出臺全國地級市首個《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yè)向農村覆蓋,,拉開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大幕。此后,,嘉興以統籌城鄉(xiāng)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找準堵點,推出一系列相互配套和聯動的舉措,。近年來,,嘉興又升級城鄉(xiāng)一體化理念,提出建設“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全面推進城鄉(xiāng),、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全力打響嘉興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金名片,。
長嘯村“農光互補”食用菌基地蘑菇豐收(央廣網記者 尚天宇 攝)
鄉(xiāng)村美,,產業(yè)興。嘉興海寧市袁花鎮(zhèn)長嘯村的致富經,,就是做食用菌的全產業(yè)鏈開發(fā),。以前長嘯村曾是生豬散養(yǎng)大村,全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在家中養(yǎng)豬。近年來,,長嘯村積極調優(yōu)農業(yè)產業(yè)結構,,打造了浙江首個棚下養(yǎng)菇、棚頂發(fā)電的“農光互補”食用菌基地,。小菌菇撬動大產業(yè),催生了“美麗經濟”,。
長嘯村黨委書記許國初對運營鄉(xiāng)村產業(yè)頗有心得,。他說,村里配套出臺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80萬元,,提供就業(yè)崗位200余個,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農民“雙增收”,。
2021年,,嘉興市區(qū)快速路環(huán)線一二期工程主線全線通車,為民眾出行帶來便捷(央廣網發(fā) 田建明 攝)
回顧推動城鄉(xiāng)一體化18年的改革實踐,,嘉興持續(xù)推進“擴中”“提低”改革,,完善大社保體系,促進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大力發(fā)展公益慈善事業(yè),,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先行示范上全力爭先。如今,,嘉興所有村集體年經常性收入都超過120萬元,,所有縣(市、區(qū))都是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全國前40強,,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水平居全省第一,,是浙江乃至全國發(fā)展最均衡的地方。
眾籌智慧與首創(chuàng)精神相得益彰
嘉興自古人文薈萃,、商業(yè)繁盛,。錢江潮水從這里奔涌而下,杭州灣跨海大橋在這里蜿蜒向南,,縱橫鄉(xiāng)間的河道百轉千回,,也讓河運發(fā)達起來。
“沒想到‘眾籌碼頭’才剛租出去,,1500元的分紅已經到手了,。”今年年初,平湖市新埭鎮(zhèn)大齊塘村“眾籌碼頭”正式通航,,村民歡天喜地地拿到碼頭項目帶來的首期共富收益金,,笑得合不攏嘴。
這個“眾籌碼頭”是大齊塘村集村民智慧、以所有村民眾籌入股形式新建的內河碼頭,。
平湖內河航道船只來往穿梭(央廣網發(fā) 平湖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碼頭準備籌劃建設時,,大齊塘村28戶黨員、鄉(xiāng)賢等主動捐資36萬元,,為大齊塘村28戶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家庭墊付入股資金。“測算下來,,村里低收入家庭在沒有出資的情況下,,也能獲得近1200元一年的收益,讓全體村民都享受到共同富裕的成果,!”大齊塘村黨委書記黃偉說,。2021年,大齊塘村集體收入1140萬元,,碼頭的啟用直接為村集體增收370萬元,。
“‘眾籌碼頭’創(chuàng)新資金籌集方式,將廣大農民組成一個經營和利益共同體,,是新型合作經濟發(fā)展的新創(chuàng)舉,。‘集體項目眾籌制’的理念、方法,、機制為實現共同富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平湖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解決農村發(fā)展問題,,不得不提到海寧市周王廟鎮(zhèn)的博儒橋村,。村黨委書記吳清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網紅名人,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習參觀團接踵而至前來取經,。
早在2004年,,博儒橋村還是個經濟薄弱村,當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9000元,。后來,,博儒橋村以“土地無償、青苗不補,、眾籌資金,、戶戶同意”的籌資政策,建成19個組級“口袋公園”,,實施“小田”變“大田”行動,,并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借助資本運營,、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等方式,,令村集體經濟十余年間翻了近67倍,實現了一個落后村到強村的飛躍。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吳清江告訴記者,博儒橋村堅持“黨建引領,,全民眾籌”理念,,通過打造村集體經濟發(fā)展新模式,不斷盤活資源“滾大雪球”,,創(chuàng)新開展“共商籌智,、共建籌資、共管籌治,、共富籌心”的“眾籌”模式。
桐鄉(xiāng)市屠甸鎮(zhèn)榮星村村民在田園中鍛煉身體(央廣網發(fā) 榮星村供圖)
大齊塘村“眾籌碼頭”和博儒橋村“四共四籌”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路徑,,是嘉興實踐強村富民,、開拓創(chuàng)新的兩個鮮活案例。在嘉興,,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2021年,嘉興農民人均收入達4.36萬,,連續(xù)18年浙江最高;城市綜合實力列全國百強城市第35位,。“其關鍵點資源要素的高效利用和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在村集體經濟培育方面,,創(chuàng)新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新倉經驗’和‘強村九法’,,全省首創(chuàng)‘飛地抱團’模式,成為全省首個村級年經常性收入超百萬元全覆蓋的地級市,。”浙江省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曉棟說,。
縮小城鄉(xiāng)差距是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重要標志。嘉興市委書記張兵說:“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讓農民農村成為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中最大的受益者,。”
公共服務與精神富有共享普惠
在嘉興老火車站原址,,一座用21萬塊磚1:1復原的嘉興火車站老站房巋然矗立,猶如讓時光回到了令人激蕩的1921年,。
復原的嘉興火車站老站房外景(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在嘉興火車站不光可以坐火車,,還可以在森林散散步,有書店可以喝咖啡,。”嘉興市經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荀皓介紹,,嘉興火車站與人民公園完全打通在一起,對嘉興居民來說多了一處休閑之地。“復建火車站老站房對嘉興具有深遠意義,!這也是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師馬巖松對我們嘉興火車站的一個暢想,。”
紅船領航與現代發(fā)展交相輝映。走進嘉興每一座“禾城驛”城市驛站,,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釋放的包容與善意,。以前,快遞小哥方新雷遇上刮風下雨或是吃飯休息總是犯難,。“現在我們有了專屬的休息站,,再也不用為找地方歇腳而發(fā)愁了。”方新雷說,。
市民在嘉興“禾城驛”老建委城市驛站休息(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城市驛站由2019年以來嘉興開展的“廁所革命”發(fā)展而來,,嘉興堅持“小廁所大民生”理念,實現公廁向城市驛站的華麗蝶變,。
“驛站沒有遺忘任何一個人,,這里是城市服務者與普通市民溫暖的港灣。”位于嘉興市中心的老建委驛站工作人員張佳歡告訴記者,。自首個驛站建成以來,,“禾城驛·溫暖嘉”驛站已累計開展各類活動近560場,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溫馨港灣,。
上圖:2010年拍攝的嘉善圖書館下圖:2019年6月,,嘉善圖書館、博物館新館開館亮相(央廣網發(fā) 嘉興市委宣傳部供圖)
18年來,,嘉興的城鄉(xiāng)公共服務更加均等,。資料顯示,嘉興率先在全國實現“村村通公交”,、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縣“滿堂紅”,、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全覆蓋、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雙下沉,、兩提升”,、縣域醫(yī)共體建設等,成為浙江的樣板,。
城市人群的精神生活充實而美好,。在嘉興的農村,人們的精神與情感又如何寄托與表達,?
在嘉興市嘉善縣,,當地始終將政治引領作用貫穿鄉(xiāng)村發(fā)展全過程,以“善”養(yǎng)人,,以“善”潤心,,天凝社區(qū)文化禮堂,、魏中村文化禮堂、繆家村文化禮堂……一座座各具特色,、功能俱全,、亮點紛呈的鄉(xiāng)村文化禮堂成為鄉(xiāng)村最亮的風景。
鄉(xiāng)土需要韻味,,鄉(xiāng)愁需要表達,。隨著嘉興農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民畫成了嘉興農村人留住鄉(xiāng)愁,、情感寄托的表達方式之一,。在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xiāng)”之稱的嘉興市秀洲區(qū),一代代“東方畢加索”正描繪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嘉興市秀洲區(qū)勝豐村,,堅持農民畫創(chuàng)作20多年的張金泉介紹自己的作品(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嘉興市秀洲區(qū)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新時代的農民實現了從物質富裕到精神富有,,擦亮我們精神富裕的金名片。”
在以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推進共同富裕的探索與實踐中,,嘉興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幸福圖景逐漸清晰,,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在桐鄉(xiāng)烏鎮(zhèn),,數字經濟,、國際范兒讓這個千年水鄉(xiāng)走上世界舞臺。從2014年到2021年,,在烏鎮(zhèn)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走過了8個年頭,,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今年7月12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世界互聯網大會正式組建為國際組織。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zhèn)峰會)將轉型為國際組織年會,,這也為烏鎮(zhèn)帶來全新的發(fā)展契機,。
迎風口、重突破,。如今,,桐鄉(xiāng)正全力承接世界互聯網大會紅利,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奮力打造數字經濟引領下的“現代化的世界烏鎮(zhèn)”,。
世界互聯網大會讓烏鎮(zhèn)走向世界的舞臺(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后,,作為浙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的“橋頭堡”,嘉興迅速行動,,成為長三角城市群,、杭州灣北岸強勁活躍的璀璨明珠。
“發(fā)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統籌是共同富裕的保障,。”嘉興市委書記張兵說,“在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是我們的目標和動力,。2022年,嘉興要率先形成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的標志性成果,,努力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市域范例,。”
革命的紅色、經濟的藍色,、文化的青色,、生活的金色、生態(tài)的綠色在嘉興大地上交相輝映,,如今,,“五彩嘉興”的美好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水潤嘉興
□ 楊自強
嘉興,,靜臥在水的懷抱里,,東臨大海,南倚錢塘,,北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這里水網密布,,河道縱橫,,嘉興的地名中,多有帶水的,,有湖,、河、浜,、泖,、蕩、漾,、涇,、港、灘,、溇,、溪,,如果嘉興是個人,那他五行一定不缺水,。這里,,春秋時叫“長水”,唐宋時名“秀水”,,水悠長,,水秀美,安知當年流連江南的白居易,,不是在嘉興寫出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句。
一部嘉興文明史,,是水來寫就的,。七千年前的馬家浜,祖先們在這片水草豐茂,、碧水微瀾的土地上,,茹毛飲血、刀耕火種,,開啟了“江南文化之源”,;隋唐時的大運河,開鑿出一個嘉興經濟發(fā)展的拐點,,“粟轉千艘壓綠波,,萬家燈火傍長河”,嘉興如輕舟已過萬重山,,應“運”而興,;一百年前南湖,,一個波瀾不驚,、荷花盛開的夏日,“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一條紅船開啟了民族復興的偉大航程。從馬家浜,、運河到南湖,,嘉興的水,緩緩流過七千年歲月,,承載著往事和記憶,,奔涌著光榮與夢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紅船時所說的:“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恒。”
嘉興的水,,漫過世事滄桑,,融入古城的生命,滋養(yǎng)著源遠流長的地域文化,。“士美民秀”“好讀書,,雖三家之村必儲經籍”,崇文重教,、耕讀傳家成了嘉興最為悠久的傳統,。從西漢辭賦名家嚴忌、嚴助,,到干寶,、吳鎮(zhèn)、朱彝尊,、查慎行,,一直到茅盾、徐志摩,、王國維,、豐子愷、金庸,、余華……嘉興的文脈如水脈,,數千年汪洋恣肆,生生不息,,流淌在禾城的歲月里,,流淌在百姓的市井中,以“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姿態(tài),,詮釋著“上善若水”的真諦。
南湖水長流,,甘甜澤民生,。嘉興,這座以水為魂的城市,,牢記總書記嘉興“完全有條件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典范”的殷殷囑托,,在共富路上行穩(wěn)致遠。這座不過四千平方公里的小城,,GDP六千多億元,、全省第五,財政總收入一千多億元,、全省第三,。最矚目的是,,嘉興所轄7個縣(市、區(qū))全部列入“中國城鄉(xiāng)統籌百佳縣市”,。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60∶1,,全國最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xù)18年列全省第一,。
273個智慧書房和禮堂書屋,、400多個圖書流通站點,如田間小溪,,觸手可及,;“文化有約”每年的2000多個、5000多場次公益文化項目,,如春天細雨,,潤物無聲。而“城鄉(xiāng)15分鐘品質文化圈”,,更讓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如春水般彌漫在每個人的心間。嘉興,,把來自新時代的饋贈,,如“水流四方”,潤澤著這里的每一寸土地,;如“水利萬物”,,滋養(yǎng)著這里的每一位子民。
水潤嘉興,。綿綿運河水孕育著奔涌的智慧,,滾滾錢江潮揮灑出激越的詩行,明亮澄凈的南湖水,,更是永恒的根和魂,。嘉興的水,潺湲著靜好的歲月,、萬世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