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丨塑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創(chuàng)新生態(tài)
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2023年第15期《求是》雜志刊發(fā)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從6個方面進一步對加強基礎研究作出戰(zhàn)略部署。今天,,黨建網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邀您一起學習領會。
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zhàn)略性,、系統性布局
圍繞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瞄準經濟建設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問題,,緊貼新時代社會民生現實需求和軍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應用,在前瞻性,、戰(zhàn)略性領域打好主動仗,。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zhàn)略性、系統性布局,?;A研究處于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的科研鏈條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yè)大廈才能建得高,。加強基礎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戰(zhàn)略性需求導向,,優(yōu)化資源配置和布局結構,,為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
——2023年8月,,習近平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
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減法”。要拿出更大的勇氣推動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按照抓戰(zhàn)略,、抓改革、抓規(guī)劃,、抓服務的定位,,轉變作風,提升能力,,減少分錢,、分物、定項目等直接干預,,強化規(guī)劃政策引導,,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
——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世界已經進入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導對基礎研究產出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國支持基礎研究和原始創(chuàng)新的體制機制已基本建立但尚不完善,,必須優(yōu)化細化改革方案,發(fā)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zhàn)略牽引作用,。
——2023年8月,習近平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建設基礎研究高水平支撐平臺
要加強重大創(chuàng)新領域戰(zhàn)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重大創(chuàng)新基地和創(chuàng)新平臺,完善產學研協同創(chuàng)新機制,。
——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建設基礎研究高水平支撐平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基礎研究存在題目從國外學術期刊上找,、儀器設備從國外進口、取得成果后再花錢到國外期刊和平臺上發(fā)表的“兩頭在外”問題,。近年來,,我國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成一批大國重器,,基礎研究支撐平臺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是從根本上破解“兩頭在外”問題還任重道遠。
——2023年8月,,習近平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加強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
要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科學確定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模,,優(yōu)化結構布局,,在選拔、培養(yǎng),、評價,、使用、保障等方面進行體系化,、鏈條式設計,,大力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國家創(chuàng)新發(fā)展急需的基礎研究人才。
——2022年2月2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時的講話
加強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但基礎研究人才隊伍仍有明顯短板。必須下氣力打造體系化,、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yǎng)平臺,,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涌現。
——2023年8月,,習近平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廣泛開展基礎研究國際合作
要前瞻謀劃和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參加或發(fā)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支持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組織同國際對接,。要努力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合作,,以更多重大原始創(chuàng)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并有效維護我國的科技安全利益,。
——2023年2月22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廣泛開展基礎研究國際合作。當前,,國際科技合作面臨少數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沖擊和挑戰(zhàn)。人類要破解共同發(fā)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獨立的創(chuàng)新中心或獨享創(chuàng)新成果。我國要堅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擴大基礎研究等國際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chuàng)新生態(tài),。
——2023年8月,習近平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塑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創(chuàng)新生態(tài)
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yǎng)優(yōu)良學風,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huán)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chuàng)新生態(tài),。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塑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創(chuàng)新生態(tài)。開展基礎研究既需要物質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勵,。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通過接續(xù)奮斗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西遷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科學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國特色創(chuàng)新生態(tài),成為支撐基礎研究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2023年8月,,習近平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