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典”論家風|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編者按: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把家風建設作為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重要內容來抓。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強調:“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中共中央印發(fā)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guī)范”第八條即為“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經據典,,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抓好家風,、廣大家庭弘揚優(yōu)良家風,《天天學習》特擷取其中經典語句,,與您一起學習領悟,。
【釋義】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出自《孟子·離婁上》,,后面還有一句為“家之本在身”,。在孟子看來,天下是由各個諸侯國組成的,因此天下的根本在于諸侯國,;各諸侯國是由作為社會基本細胞的許多家庭構成的,,因此諸侯國的根本在于家庭;而家庭又是由每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所組成的,,因此家庭的根本在于個人,。孟子在家與天下的關系上強調二者的一致性,《孟子·離婁上》還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己—家—國”三位一體,?!抖Y記·大學》稱:“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在儒家的社會和諧模式中,“齊家”是“治國”和“平天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家,,既是己的依托和歸屬,又是天下之根本,。家齊了,,國也就治了,社會也就和諧了,,天下也就太平了,。因此,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對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解讀】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在2018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尊奉家國情懷,。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也體現了“愛家”與“愛國”的一體性,。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廣為傳頌的詩句,,都體現出濃厚的家國情懷,。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都離不開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脈深處的家國情懷,。
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我們每個人都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我們14億多人民的智慧和熱情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作者 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