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給我們回過信丨“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屏障再立新功”
希望同志們著力加強連隊全面建設(shè),推動強軍目標在連隊,、在邊防落地生根,,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屏障再立新功,!
——摘自習主席給某邊防連全體官兵的回信
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邊防連——
“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屏障再立新功”
■解放軍報記者 梅世雄 劉 丹
初夏,內(nèi)蒙古阿爾山牧歌悠揚,,傲然挺立的樟子松覆蓋著山川原野,。朝暉映照,中蒙界河哈拉哈河泛起層層金色波光,。
離界河不遠處,,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邊防連三角山哨所沐浴在晨光中。哨所因山得名,,海拔千余米,,矗立在群山制高點。
沿著臺階拾級而上,,記者登上哨所,,目光所及盡是蒼翠。哨塔內(nèi),,執(zhí)勤戰(zhàn)士正堅守崗位,。
2014年春節(jié)前夕,習主席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頂風踏雪來到連隊,,登上三角山哨所與官兵一同執(zhí)勤站崗,深入班排宿舍噓寒問暖,,勉勵官兵深入學習貫徹強軍目標,,矢志扎根邊防、守衛(wèi)邊防,、建功邊防。
第二年,,連隊全體官兵滿懷深情給習主席寫信,,匯報他們遵照習主席諄諄教導,一年來加強連隊建設(shè),、履行戍邊使命和個人成長進步等方面的情況,,表示決不辜負習主席囑托和期望,以實際行動爭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
2015年2月16日,,習主席給連隊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著力加強連隊全面建設(shè),,推動強軍目標在連隊,、在邊防落地生根,,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屏障再立新功,并向官兵們致以新春祝福,。
習主席的殷殷囑托,,深深激勵著戍邊官兵。在這個連,,新干部任職,,首先要學習習主席視察連隊時的勉勵囑托和習主席給全連官兵的回信;新兵下連,,首先要觀看習主席視察連隊的電視報道,;每次集合站隊,官兵都會高唱歌曲《主席來到我身旁》……連隊官兵身在邊關(guān)心向黨,,忠誠守護著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為祖國站崗放哨,,連隊官兵像“相思樹”一樣頑強生長——
登上三角山哨所,,哨所門口那棵“相思樹”映入眼簾。
1984年初夏,,時任連長李相恩帶隊巡邏,,突遇山洪。為救戰(zhàn)友,,李相恩不幸被哈拉哈河湍急的水流卷走,。他的妻子郭鳳榮在哨所旁種下這棵“相思樹”,把心中的思念留在了丈夫生前的崗位上,。習主席來到哨所時,,聽完“相思樹”的故事十分感動,囑咐要照顧好烈士的親屬子女,。
二級上士王挺告訴記者,,當兵前,自己就聽過“相思樹”的故事,,真見到這棵樹時,,反而吃了一驚:大名鼎鼎的“相思樹”,并沒有想象中那般高大,。
北疆的嚴寒天氣,,讓“相思樹”長得很慢,卻也磨礪出它堅韌頑強的生命力,。它深深扎根,,傲然挺立,與哨所官兵朝夕相伴,,見證著戍邊將士的忠誠堅守,。
“一年前,,我到阿爾山看望大家,同志們在冰天雪地里守衛(wèi)邊疆的堅定決心和昂揚精神,,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一年來,同志們又取得了新進步,,我感到很高興,。”習主席回信中溫暖的話語,讓全連官兵心潮澎湃,,大家忘不了那溫暖的一幕——
那天,,習主席走進哨所,仔細察看執(zhí)勤設(shè)施和內(nèi)務設(shè)置,,在觀察登記本上簽下名字,,動情地對執(zhí)勤哨兵說:“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執(zhí)勤站崗,。”
“習主席來連隊時,,我還是上等兵。每次看到當時的照片,、重讀這封回信,,我心里都覺得熱乎乎的。”王挺說,,習主席的視察和回信,,是激勵全連官兵扎根邊關(guān)、拼搏進取的不竭動力,。
“人和樹一樣,,不向冰雪低頭,才能在這里扎根,。”王挺記得,,有一次,他和戰(zhàn)友在野外潛伏,,氣溫驟降至零下40攝氏度。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在刺骨的嚴寒中堅守了幾個小時,,眉毛上掛滿冰霜。
還有一次暴雪過后,,王挺和戰(zhàn)友踏著沒膝的積雪在邊防線巡邏,,每前進一步都很艱難,但大家發(fā)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最苦最累的時候,,想到習主席在回信中對我們的勉勵,大家相互加油鼓勁,,一咬牙就挺過來了,。”王挺說。
“相思樹”迎風斗雪頑強生長,,人也在不斷拔節(jié)成長,。5000米跑,王挺背上背囊,、綁上沙袋,;戰(zhàn)術(shù)訓練,王挺總是自我加壓,,提高訓練強度……一段時間后,,他的軍事體能成績位列全排第一,執(zhí)勤技能飛速進步,。
如今,,王挺在邊關(guān)已經(jīng)堅守近10年,成為連隊的骨干,。王挺的身邊,,他帶的年輕戰(zhàn)士也在快速成長。
走進訓練場,,記者看到,,執(zhí)勤歸來的上等兵任伯訓正在加練。入伍前,,他是航空公司的一名乘務員,。2020年夏天,他帶著衛(wèi)國戍邊的軍旅夢,,從大城市“飛”到邊關(guān)哨所,。
能在習主席視察過的哨所為祖國站崗,任伯訓覺得很自豪,。他告訴記者:“邊防和城市生活差別很大,,很多苦是我來之前根本想象不到的。但每次重讀習主席的回信,,我就覺得祖國和人民在看著我們,,狂風暴雪也沒什么好怕的。”
“現(xiàn)在的我比過去黑了,、壯了,,和朋友視頻,大家都說‘認不出’,。”任伯訓外表變化的背后,,是他上揚的訓練成績曲線,。盡管入伍時間不長,他已經(jīng)熟練掌握邊防執(zhí)勤技能,。
為祖國站崗放哨,,連隊官兵像鷹一樣警惕——
凌晨兩點,三角山區(qū)域漆黑一片,。連隊監(jiān)控室內(nèi),,值班員陳富軍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屏幕。突然,,警報驟響,,一個不明物體被紅外攝像頭捕捉,移動軌跡清晰可見,。
陳富軍迅速將情況通報給在外執(zhí)行潛伏任務的執(zhí)勤組,。沒過多久,執(zhí)勤組傳回消息,,原來是野鹿出沒,。陳富軍說:“邊境地區(qū)有一點風吹草動,紅外攝像頭都能自動監(jiān)測到,。”
習主席視察連隊時,,陳富軍還是一名入伍不久的新戰(zhàn)士。幾年來,,他扎根邊關(guān),,苦練執(zhí)勤本領(lǐng),逐漸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技術(shù)骨干,,對邊境一線情況和各類執(zhí)勤裝備十分熟悉,。
“習主席在回信中勉勵我們,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屏障再立新功,。全連官兵牢記囑托,、枕戈待旦,時刻保持警惕,。”連長馬宇超說,,哨所是祖國的眼睛,軍人是祖國的衛(wèi)士,。這些年,,連隊官兵努力提高軍事訓練水平,熟練掌握新配發(fā)的武器裝備,,強化管邊控邊能力,日夜守護著邊境安寧,。
記者在連隊的榮譽墻上看到,,連隊多名戰(zhàn)士在上級組織的創(chuàng)破紀錄比武活動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馬宇超告訴記者,連里每月組織一次訓練考核,,根據(jù)訓練成績,,將官兵分為3個訓練組,成績提升即可“晉級”,,激勵大家比學趕幫超,。
“我們還著眼任務需求推動能力升級,讓更多官兵成為邊防執(zhí)勤的‘多面手’,。”馬宇超說,,連隊為大家制訂了能力升級“路線圖”,大力開展跨崗位練兵,、跨專業(yè)訓練,,“一專多能”的官兵越來越多,大家更有信心為祖國站好崗,、放好哨,、守好邊。
為祖國站崗放哨,,連隊官兵感受著祖國的溫暖——
保家衛(wèi)國者,,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
“沒想到我下連才一個多月,,就見到了習主席,;一年后,又讀到了習主席給我們的回信,,心里特別暖,!”當年的一幕幕,至今清晰印刻在司務長李長月的腦海中,。
中南海與邊關(guān)緊緊相連,,統(tǒng)帥與士兵心心相通。李長月說,,這幾年,,在各級關(guān)心下,邊防連條件越來越好,。
走在連隊營區(qū),,李長月一一給記者介紹這些年邊防的新變化:新建了器材完備的室內(nèi)訓練場,遇到極端天氣時,,可以在室內(nèi)訓練,;哨所外加固了保溫層,新建了活動室、衛(wèi)生間,、浴室,,電腦、電視,、電冰箱等一應俱全……
“以前存放肉不方便,,官兵們就把哨所不遠處的凍土層改造成‘冰窖’。有一次,,一場大雪把整個山頭掩蓋得嚴嚴實實,,大家揮鍬舞鎬找了好半天,愣是沒找到存放的肉,。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果蔬肉類,保存起來也很方便,。”李長月說,,“喝純凈水、用長明電,,一件件暖心事,,讓大家扎根邊關(guān)、建功邊疆的信念更加堅定了,。”
哨所前的“相思樹”,,經(jīng)歷著風霜雨雪;哨所里的子弟兵,,守衛(wèi)著北疆邊防,。記者離開時,一隊哨兵又踏上了巡邏路,。在群山的映襯下,,他們的身影像樟子松一樣挺拔。
▲刊于6月3日《解放軍報》1,、2版
攝影丨李朋儒
來源丨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解放軍報